有位前同事臨走時跟我聊,他說令他最有挫敗感的是“五年沒有升職,紋絲不動,真是太久太久了,是我做得不好嗎?”
我一聽,悚然一驚,不用掐指都算得出來,我可不止五年…
想起這個,是聽到最近朋友說:
“我必須要提加薪了,來了一年多,同期的人都有得加,我又不比別人差,怎么總輪不到我!如果再不給我加,我真呆不下去了!”
是的啊,在職場爭取自己利益,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抱著“我必須提,批不批是他的事,但提不提是我的事;如果不批,大不了我就走”這種心態,看上去是為自己負責【需要提,所以不管批不批都會提】,實際上這種碰撞式“提”除了莽撞(撞運氣的撞)也留不下什么來。
問題不在提不提(爭取與否)— 當然要提,問題在于如何奏效、達成目標。如何才能打有準備的仗呢?
你需要做的準備
自己是否經得起同儕對比?
很多人看得到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但是很容易忽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尤其對工作績效而言,同儕(有三四個參照就可以了)做到的項目、達成的目標、對團隊是否有助攻、個體成長性等,需要全面去看。
比如,你覺得自己出品質量很高、慢工出細活;殊不知公司發展迅速,同事 A 那種同時推進幾件事,每件都出品平平、但創造出更多新的探索空間,是上司更加青睞的。
評價標準,尤其是在硬性評價標準之余的柔性上,不是以自己的角度來看、來對比;而是要站在更高一階來看。甚至可以研究一下受到重用、一路往前的同儕,究竟有哪些共性,他們做“對”的是什么?
如果一味用自己的維度(尺子),不僅很難有說服力,也更容易陷入“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孤芳自賞里。
憑什么值得?
自己究竟做了什么,是值得升職加薪的?我發現其實想清楚這個最重要的“論據”并不容易。
不妨先見事,再見人:
● 一年的時間,自己承擔職責原來是什么,后來調整到什么,目前負責的是什么?
● 一共完成幾個項目,大項目是什么,中項目是什么,小項目是什么?
● 項目成果是什么?意義在哪里?
● 自己做期間,有哪些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項目、更高效地完成?是否一邊完成具體工作,一邊檢視流程和方法,不斷地微提高微調整?
● 除了完成既定任務外,是否有創新的想法,提出“還可以做 XXX”的建議,供大家探討?
● 是否有意識搜集到反饋,既是對完成事項的復盤,也是為進一步需求找線索?
● 看到哪些別人看不到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已然在鋪墊和慢慢做,預期會有什么收益?
想清楚事后,再談人:
● 如何調動“人”的資源,更好地推進工作?
● 同事間的協調,比如怎么開會、何時需要大家一起參與,這些日常點滴思考,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來源;
● 跨部門合作,考驗溝通能力,在不同部門協同完成一件事時,成為越來越可倚賴的靠譜員工、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樞紐力量;
● 為他人提供幫助,在自己有余力前提下,助益于團隊績效。
這些點拉出來、想清楚、準備好,但是也不必每點都談到。交流,畢竟是視對方興趣點,以及在溝通中不斷了解對方,再做推進。
怎么談
“我必須提,批不批是他的事,但提不提是我的事;如果不批,大不了我就走”— 與其說這句話在表決心,不如說有種魚死網破的壯烈感。是的,先抹去這句。
與領導談升職加薪,只有一個背景:我值得。志在必得(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當然不為過,但我一直覺得,溝通在平時 —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這種小結,其實是可以經常有,在平時有得談的場合,都可以聊得出來。
之所以這么卡,感覺畢其功于一役,想來平時的鋪墊和交流太少,無法得到直接的反饋,所以“他反正是不認可我”的對立情緒云生。
人和人之間的回應、反饋實在是太重要了。在輕量級談話中,在聊到工作中具體的事情時,懷著發自內心的好奇心去問“為什么這么看?/哪里做得不好?/這樣會有什么問題嗎?”,真的是妥妥的偷師啊。
相反,只要聽到(預感到)對方會有質疑,就防御性十足地準備好反擊,你是很難聽到對自己深具價值的“反對意見”的。
扯遠了。與領導談升職加薪就是在談:我值得升職加薪,您認為呢?
● 如果我們互相之間有不夠了解的地方,可以了解雙方想法,消除誤解;
● 如果您的角度跟我真的很不同,我有很多不達標的地方,在接收到您的建議后,我會改進自己;
● 升職加薪對員工,是莫大的肯定;我也希望能獲得應得的肯定,繼續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
如果既不是客觀上不認可,也談不出有價值的反對意見,純粹是有成見,就是不喜歡!那沒啥好說的,想辦法調部門。好消息是,無法客觀評價、給出建設性指導的領導,跟著也學不到太多東西,離了不虧。
怎么談,其實在于怎么聽,對方想聽什么,什么是他沒有 Get 到又看中的點?這個的發掘工作,需要有溝通的能力。發自內心地好奇,才能捕捉得到、不勉強地問得出來。
“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就是原地不動,升職加薪總輪不到我,很想走!”
其實細讀這句,首先“輪”字是錯的,這不是轉盤,等著等著就到了,甚至不是旱澇保收,只要耕耘就有收獲。再者,因為未盡所能去爭取應得利益,而選擇放棄一個好職位,嗐,這是不是自己跟自己對不去?
不等著被“輪”,而應該是自己看得到自己的成長,跟以往的不同;看得到自己匹配得上職位需求,為公司創造價值;應該是為自己做最棒的爭取,發出自信的,有理有利有節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