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表的計量,直接關系到用電客戶的切身利益,這項工作馬虎不得。”這是國網雅安市名山供電公司計量技術專責徐紅麗常說的一句話。從事電能計量工作27年有余的她,始終堅持在一線崗位,將精準計量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
工作中的徐紅麗
潛心專研
鍛造一流技術
1995年,徐紅麗從大學畢業后進入名山供電公司修試所從事電能表校驗工作。
27年來,她見證了電能計量裝置從機械表到電子表再到智能電表的一次又一次更新換代。從人工抄表到遠程抄表、再到如今完善的采集控制系統,她感觸頗深。
“以前部分用戶面對電費驟增,往往會懷疑是否是因為計費電能表采集有誤,經常向我們提出申請校驗電能表的要求。通俗來說,電能表是用來計量電能的‘一桿秤’,而電能表校驗能使這桿秤更加公平公正。”心思細膩的徐紅麗在工作中對待每一只電能表的校驗都不敢有一絲馬虎。她認真學習研究各種檢定規程,保證每一只電能表能準確計量。
如今,電能表只需要通過采集控制系統進行抄表收費,電能表核定也是專業機構進行校驗,電能表校驗逐漸演變成計量裝置校驗。
與其說這二十多年來,徐紅麗見證了電能表的變遷,不如說是電能表記錄了她的人生“蛻變”。伴隨著電能表的不斷升級更新,徐紅麗也從一名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到如今的高級技師、工程師,還獲得了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雙千人才、四川省電力公司優秀技能人才、“十佳標兵”、“優秀技術能手”等稱號。
徐紅麗(前)為學員講解計量知識
用心服務
踐行工匠精神
“我們通過對電能表運行大數據分析發現,當電能表出現接線錯誤、電能表故障及計量錯誤等情況時,供電企業的利益會受到損害,這個時候必須對電能表進行修正并追補電量。”徐紅麗說,追補電量的過程非常嚴謹,既要保障供電企業利益不受到損害,又要得到用電客戶的認可,讓他們滿意。為了保障企業和客戶的利益,徐紅麗對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練就了判斷計量裝置錯誤的獨家技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國網雅安市名山供電公司積極采取居民用戶欠費不停電措施,全力做好城鄉居民供電服務保障。徐紅麗牽頭對遠程下發保電功能不成功的2000余只表計進行現場處理,通過“五加二”、“白加黑”服務模式保障了人民群眾用電需求,在疫情期間向用戶提供了優質的供電服務。
隨著業擴新政及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的出臺,新裝業務量大大增加。面對困難,她迎難而上,嚴格把控“方案、施工、驗收、監測”環節,有效杜絕計量裝置“帶病投運”,帶領團隊攻克了電力營銷計量裝置改造、營銷項目推廣實施、計量裝置周期現場校驗等多項專業技術難題,助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
近期,國家電網公司加大對“小、零、散”作業安全管控,對營銷現場安全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紅麗繼續發揚學無止境的求學態度,積極投身《營銷安規》《電能計量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的研究,熟練掌握工作票使用、風險等級管控、風控系統應用等技能,并形成了一套操作流程及應用經驗在全公司進行推廣。
自2009年開始,徐紅麗便承擔起了國網雅安市名山供電公司電能計量改造工作。在工作中,她不斷追求計量精準度,獨自撰寫的《由電能計量裝置接線錯誤或接入運行參數異常引起的電費差錯分析與計算》《由電能計量裝置接線錯誤或接入運行參數異常引起的電費差錯分析與計算》《電流互感器為不完全星型接線中線斷線對電能計量的影響》《淺談更正系數K值》《農網低壓線損的營銷管理研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力營銷中的應用》等多篇論文在省級及以上期刊上發表。
丹心可鑒
誨人不倦桃李芬芳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計量專業的內訓師,徐紅麗除了對計量技術的追求孜孜不倦,還積極參與到教育培訓工作中,傳授電能計量裝置原理、電能計量裝置安裝、電能計量裝置錯誤接線判斷等專業技術。
自擔任內訓師以來,她多次從事電能計量、裝表接電、用電檢查等專業授課,累計授課達1000余課時,受訓學員3000余人次。
近年來,隨著國網雅安市名山供電公司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多次組織團隊參加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能新星比賽,技術精湛的徐紅麗成為集訓隊的指導老師。大多數的參賽隊員實際并未從事相關工作,這不僅需要徐紅麗以更加專業、獨到的見解進行輔導,更需要她付出更多的心血躬身力行。
“每一次集訓,對于參賽隊員來說都是一種成長,每名參賽隊員都有無限潛力,我的職責就是激發他們的潛力。”徐紅麗對每次集訓都充滿熱情。
“徐老師總是第一個到達實訓場地,準備好實訓器材,訓練過程中手把手指導,經常晚上10點多還陪著我們練習。”青年員工梁浩參加公司技能新星集訓后這樣評價她。
從2018年至今,她連續四年承擔集訓工作,兩次取得團體三等獎、兩次取得團體二等獎佳績,三名青年員工取得個人第一名、第四名、第五名的優異成績。
“人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和廣度。”這是徐紅麗的座右銘。為了追求更精準的計量,她承載了太多,有對孩子的虧欠,有對父母的遺憾。她說,為企業的發展竭盡全力是每個員工的責任和使命,唯有保持學無止境的心態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和自我成長成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