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板采光面積約2萬平方米;
就連車棚的頂都是光伏的,
可直接為棚內的電動車充電;
路燈除了照明功能,
還集成通訊、緊急呼叫、監控、充電樁等功能;
熱水系統也不再是鍋爐,
而是空氣源熱泵與太陽能集熱器的“黃金組合”
……
猜猜這是哪所高校?它在哪里呢?
一起揭秘它現在的模樣吧!
這就是在2018年9月正式啟用、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列為“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的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新校區,設計理念是“綠色之城、時代學府”,建設目標是智能、低碳、節能、環保的綠色校園。
它是全國28個示范項目在上海市的唯一一個,是國內僅有的大學校園示范項目,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智能微電網高校。
“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新校區960畝的校園,相當于一座超大規模的智慧能源實驗室。”
——國網節能公司設計研究院總經理徐杰彥
這所校園“聰明”在哪里?
1免費資源的能量轉換
校園內教學樓、宿舍樓、功能性建筑等使用建筑,均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屋頂進行覆蓋,預估面積可達2萬平米。電池板采用單晶、多晶、PERC、BHPV等多種組件形式,產生清潔能源的同時,為學校師生免費提供研究新能源技術的場所。
2“0”耗損的能源利用
車棚頂的光伏配置可滿足電動交通工具的用電需求。它采用更高效、環保的直流充電模式,充電過程不產生電流轉換的耗損。
3電力能源的自給自足
校區內配置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及儲能系統。該系統將承擔校區17%的電力供應,從而避免了斷電、離網對數據存儲、安全監控等服務的消極影響。
4照明系統的“悟空式”升級
路燈不僅僅是照明系統,它還會“72變”,將照明、通信、監控、充電樁、安防等諸多功能集于一身,實現全域內的智能升級。
5大自然能量的巧妙搬用
校區采用空氣源熱泵和太陽能集熱技術,打造安全、環保、低廉的極致體驗。
其一,空氣源熱泵有“大自然能量的搬運工”的美譽,以無處不在的空氣中的能量作為主要動力,通過少量電能驅動壓縮機運轉,實現能量的轉移,利用蒸汽壓縮制冷循環工作原理,以環境空氣為熱(冷)源制取熱(冷)風或者熱(冷)水。
其二,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輻射能轉換為熱能。
通過兩者的結合,將每個人身邊的自然能量進行轉移、置換、應用,以滿足校區的日常需求。
6全域運作的數據化
全域設有2017個電、氣、水等的采集計量點,實現資源使用情況的數據化采集、分層分類計算、故障點監測等一體化數控。
這聰明的“大腦”是咋長的?
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校區全網的“大腦”是一套能源監控系統,其神經末梢遍及全校樓宇的各個層面,包括全部裝有空調的學生宿舍等。
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的重點是智慧能源系統,系統核心由三大模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