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首次應用到我國配網管理領域
近年來,杭州城市能級的躍遷帶來了配電網規模的持續增長,“缺人”正成為制約杭州乃至全國配網發展的主要瓶頸。2018年初,杭州公司決定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配網生產指揮和管理決策領域,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已初具雛形,目前一期的虛擬調度功能已投入實際應用。
“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名調度監控員每天要送出80條工作許可令,發出300多條開關操作指令,查看超過1000條配網報警信息,整個配網專業全年消耗在各類信息判斷上的時間超過40000工時?,F在我們的配網調度員現在只需負責電網異常問題處置,常規性工作全部交由‘帕奇’代勞了。”杭州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副主任姜建表示。
這里的“常規性工作”主要是指日常計劃工作的許可、倒閘操作發令、記錄日志、配網圖形系統上的設備狀態實時變更等。
現如今,杭州供電公司借助AI配調員對配網報警信息的瞬間判斷、瞬時處理能力,讓這40000個工時下降為“0”。在AI的配合下,配網故障倒閘等復雜業務平均耗時也“應聲”下降到了以往的五分之一。工作效能的極大釋放,讓電力員工從枯燥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投身到科技研發、數據分析、課題攻關等創造型工作中。
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調度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是電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在電網向能源互聯網演進和向高電壓大電網廣域互聯發展的格局下,人工智能與電網應用技術融合將有效提升駕馭復雜電網的能力,提高電網運營的安全性,變革經營服務模式。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電力的多領域展開應用。
人工智能在電力多領域應用
比如,已經被替代的,配電室值班人員。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監控技術等科技融入配電室,原先需要值班人員在配電室內進行的監控、操作以及手動抄表等,如今都通過自動化系統遠程實現。目前全國自動化程度高的配電室都已具備無人值班的條件。隨著配電室無人值班技術的深入推廣和應用,以及相關國標地標的支持,各配電室值班機器人覆蓋率還將大大提升。
比如,這兩年很火的電力巡檢機器人或無人機。電力巡檢機器人或無人機可協助巡線人員進行輸電設備和線路的檢查。目前在變電站、電纜隧道等環境應用較多,且相比于人工巡檢,巡線機器人更安全,也更適合多變的天氣環境,可完成日常巡視、特殊巡視、故障巡視、作業巡視等多種巡視任務。
比如,已經有應用的“兩棲帶電作業機器人”、“特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它們裝備高清攝像云臺、作業臂等“眼”和“手”,能夠替代人工完成線路巡視、檢測絕緣子串、更換防震錘等高難度動作。帶電作業機器人的運用,大幅度提高了作業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將來,這些帶電機器人有望替代人工完成帶電檢修任務。
比如,待開發的輸電線路智能設計軟件。未來,無人機和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實地勘探;智能設計軟件能隨時根據數據設計幾條線路,然后輕松選出最佳。隨著鼠標的點動,快速定位變電站、在三維場景里選擇經濟合理的線路走向,一條新建的電力線路便逐漸出現在田野、群山之間,大到整條線路的鳥瞰圖,小到鐵塔上的一個螺絲釘都清晰可見。
智能電網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并且面臨多種偶發、小概率時間,一些應用環境難以物理建模,必須人工智能解決。人工智能與電網應用技術融合將有效提升駕馭復雜電網的能力,提高電網運營的安全性,變革經營服務模式。最終實現能源電力系統的“自動駕駛”這一能源電力領域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