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鋰電產業鏈企業IPO按下“終止鍵”。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因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水智能”)及其保薦人(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
招股書顯示,尚水智能主要產品為以非標鋰電池制漿系統應用裝備為核心的微納米材料智能處理系統,可廣泛運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3C電池等多領域產品的智能生產制造。
尚水智能IPO的終止,僅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鋰電產業鏈企業IPO計劃由于各類原因擱淺。例如,6月5日,江西銅業披露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擬終止分拆控股子公司江西省江銅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銅銅箔”)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并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
據了解,江銅銅箔主要從事各類高性能電解銅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生產的鋰電池銅箔產品主要為動力電池用鋰電池銅箔、數碼電子產品用鋰電池銅箔、儲能用鋰電池銅箔,最終應用在儲能系統等領域。對于終止本次分拆上市的原因,江西銅業表示,系基于目前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
此外,5月,香河昆侖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創業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原因系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據招股書資料,昆侖新材是國內早期從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產的企業之一;4月,深交所公告,終止對蘇州杰銳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據了解,杰銳思主營智能檢測設備和智能生產組裝設備的產研銷,涉及鋰電池制造等設備。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家鋰電企業IPO計劃終止,與市場行情轉變有關。“今年鋰電企業IPO頻頻‘擱淺’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下游需求下降、現階段IPO政策收緊和監管升級等;另一方面,鋰電行業已一改此前高歌猛進狀態,發展逐步趨于理性,同時這也是鋰電市場進入‘冷卻期’的一大明確信號。”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向《中國能源報》記者分析稱。
宋清輝指出,為形成一個更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監管審核已經日趨收緊,上市門檻亦水漲船高。但是,真正有實力并且需要擴充產能的企業依然能夠敲響“上市”的大門,而投機者則會被順勢“請”出資本市場。“在此背景下,未來只有那些差異化競爭能力突出的鋰電企業,才有望順利摘取到IPO‘桂冠’。”
整體來看,鋰電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共同面臨產能利用率、毛利率水平、研發技術競爭力等方面的挑戰。不過,由于龍頭廠商有著品牌、技術、產能等多方位的優勢,因此預留給其余鋰電企業的生存空間并不大。
“鋰電企業目前已分化為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差距巨大。第一梯隊的企業已分攤完大量研發成本等,在銷量大、主流客戶多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定價權,且能站到盈虧平衡點之上,其他企業已很難追趕。”一位電池行業人士也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鋰電企業對于募資擴產的態度也愈發謹慎。由于產能擴張與終端需求錯配造成階段性產能過剩,近兩年產業開啟了“內卷式”庫存出清。不少鋰電企業愈發關注現有產能利用率,放緩項目投資擴產步伐。
今年5月,工信部對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在產能布局和項目設立方面,提出鋰電池企業及項目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產業規劃及布局要求,并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宋清輝認為,在鋰電規范文件加速行業產能出清的背景下,當前動力電池產業的投資價值已經十分凸顯,前景值得期待。“盡管現在一部分鋰企業績出現下滑,但總體來看,鋰電池的出貨量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從發展趨勢來看,鋰電產業這場‘寒潮’明年有望能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