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能源公司華電國際轉型了。
7月18日晚間,華電國際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向關聯方收購8家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華電國際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主要平臺中唯一一個裝機均為傳統電源的公司,本次收購的8家標的公司,不乏新能源電力。因此華電國際的本次收購,也被視作公司向新能源電力轉型的布局。
截至2023年12月底,華電國際擁有控股裝機58449.78兆瓦,其中煤電裝機46890兆瓦,占比達80%。
華電國際早有進軍新能源意圖,此前,公司參與投資華電新能,后者目前正在沖擊A股IPO。
煤電企業受煤炭價格、電價等波動影響較大。2021年、2022年,華電國際業績承壓,2023年,其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45億元左右。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超過18億元。
華電國際財務狀況有所改善。截至2023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2.62%,同比下降5.83個百分點。
收購關聯方8家公司
華電國際大手筆,一口氣收購8家公司。
華電國際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集團”)通知,擬籌劃與公司有關的資產重組事項。公司擬通過發行普通股(A 股)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電集團持有的華電江蘇能源有限公司 80%股權,還向福建華電福瑞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持有上海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 51%股權、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 100%股權、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 55%股權、華電福新廣州能源有限公司 55%股權、華電福新江門能源有限公司 70%股權、華電福新清遠能源有限公司 100%股權。此外,公司還向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收購中國華電集團貴港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上述擬收購的公司簡稱“標的公司”、“標的資產”)。
除了收購資產外,華電國際還擬進行募集配套資金。
公告稱,本次交易預計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但構成關聯交易。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公司股票自7月19 日開市起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 10 個交易日。
華電國際是一家以火電為主的發電企業,為五大發電集團主要平臺中唯一一個裝機均為傳統電源的公司。
在新能源方面,華電國際曾參與投資華電新能。截至2023年12月底,華電國際對華電新能持股比例為31.03%。
華電新能系華電集團新能源業務唯一平臺,其主營業務是以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投資和運營。公司目前正沖刺滬市主板IPO,計劃募資300億元,2023年6月15日過會。但截至目前,華電新能尚未提交注冊申請。
華電新能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擁有控股裝機349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2209萬千瓦,光伏裝機1282萬千瓦。如IPO成功,華電新能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發電上市公司。
本次擬收購的8家公司中,多家公司主營業務為新能源。如上海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水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核力發電、火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潮汐能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發電等。
據此判斷,通過本次收購,華電國際加碼布局新能源電力。
累計分紅逾200億
華電國際通過本次并購加碼新能源業務,但公司仍然以傳統能源為主。
華電國際主要業務為建設、經營發電廠,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氣發電機組及多項可再生能源項目,公司在運營的控股發電資產遍布全國十二個省、市,主要處于電力負荷中心、熱力負荷中心或煤炭資源豐富區域。截至2023年年報披露之日,公司已投入運行的控股發電企業共計 45 家,控股裝機容量為 58449.78 兆瓦,主要包括燃煤發電控股裝機 46890 兆瓦,燃氣發電控股裝機 9094.59 兆瓦,水力發電控股裝機2459 兆瓦。
在火力發電機組中,公司90%以上是 300 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高效率、環境友好型機組,其中 600 兆瓦及以上的裝機比例約占 5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公司 103臺燃煤機組已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2023年,公司銷售電力產品和熱力產品收入約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 90.89%。
盡管如此,火電受煤炭價格影響較大,華電國際的經營業績波動明顯。
2019年至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6.54億元、907.44億元、1044.22億元、1070.59億元、1171.26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4.86%、-3.11%、12.27%、2.34%、9.45%;凈利潤分別為34.07億元、41.79億元、-49.65億元、1億元、45.22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97.44%、22.68%、-211.80%、102%、3789%。
2021年,華電國際出現意料之中的虧損。當時,公司解釋,2021年,國內煤炭市場整體趨緊,價格持續暴漲且屢創歷史新高。面對嚴峻經營形勢,公司深入推進提質增效、融資創新,努力挖潛增效,但仍然無法彌補煤炭價格上漲給公司效益造成的極大沖擊。
2022年,煤炭價格仍居高位,華電國際全面落實國家能源保供政策,多措并舉深化提質增效,煤機電價上浮政策逐步落實到位,參股股權收益同比增加,降低了煤炭及燃氣價格高位運行對效益的沖擊,經營業績同比大幅改善。
2023年,公司凈利潤大幅飆漲。公司解釋為,燃料價格下降、新投產項目貢獻了增量效益和參股煤炭企業投資收益減少等綜合影響。
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8.62億元,同比增長64.21%。
整體而言,華電國際的盈利能力不錯。2005年A股上市以來,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累計數為371.16億元。
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2023年,公司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15.34億元,占當年凈利潤的33.93%。上市以來,公司累計派發的現金紅利合計為211.83億元。上市以來的分紅率為57.07%
華電國際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單純從財務費用方面看,2023年,公司財務費用為36.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43億元,較2018年的53.22億元減少17.18億元。
布局新能源電力,華電國際的業績波動幅度可能會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