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電網建設施工的最好季節。“工期一定不能拖。”每到一處,王抒祥都這樣督促施工人員。督戰背后,是國家電網于甘孜州的重金投入:斥資200多億元,打響“三大戰役”——以川藏電力聯網工程為骨架、“電力天路”建設為支撐、無電地區電網建設為毛細血管,徹底改變甘孜州的電網狀況,使其晉升省內一流電網行列。“三大戰役”將給甘孜州居民用電帶來什么?四川電網“版圖”會否因此改變?未來四川電網發展方向在哪里?8月2日,王抒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逐一釋疑。
□本報記者 劉川四川在線記者 陳蕎 吳憂記者:三大電力戰役有兩大戰役即將接近尾聲,甘孜電網將發生什么改變?
王抒祥:以前,甘孜電網是省內最薄弱的市州電網之一。2012年,我們投資30多億元架起甘孜北部的電網骨架——“新甘石”電網聯網工程。今年開工建設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則是構建甘孜州南部的電網骨架。但搭建骨架僅是第一步,要最終解決電網薄弱問題,還需要豐富毛細血管。因此,從2012年開始到2015年,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又投資186億元,啟動甘孜州“電力天路”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相當于建設一張省級電網。
除了“電力天路”有一小部分明年投運外,到今年底,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都將全部投運。屆時,甘孜電網將成為全省最先進的市州電網之一,百萬甘孜居民將用上穩定的“大電網”的電,當地豐富的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送出都將得到可靠保障。
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成后,四川與西藏昌都之間的電網還將連成一片。冬季藏區缺電的時候,這條線將把國家電網主網的電力源源不斷地送往甘孜南部和西藏昌都;夏天,這條線路又能把西藏、甘孜豐富的水電經雅安、成都,最后輸往華東地區。這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我們的理想是,在四川藏區實現電力送出通道東西貫通、南北互聯,水電“送得出、落得下”;實現電網堅強、保障有力、城鎮及工業企業“用得上、發展好”;實現無電地區電網基本覆蓋、農村電網狀況明顯改善,農牧民生活“點得亮、步步高”。
記者:甘孜電網的變化,對全省電網格局有什么影響?
王抒祥:甘孜電網的變化其實是四川電網變化的縮影。過去,四川是末端電網。隨著特高壓外送通道的建設,以及藏電入川通道建設,四川電網逐步由末端電網變成樞紐電網。
從2009年到今年底,四川電網發展規模擴大一倍,幾乎再建了一個四川電網。今后幾年,電網建設的投資力度還將不斷加大,每年都在200億元-300億元,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三到五年就又能再建一個四川電網。
甘孜電網的升級,將使四川電網結構更趨合理,“西電東送”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未來,四川電網更將成為連接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現代能源配送樞紐。
記者:經過幾年大規模電網建設,四川電網的輸電量已穩居全國第一。下一步,電網建設的方向是什么?
王抒祥:我們的歷史欠賬依舊很多,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電網還十分落后,有些地方農村電網改造還沒有徹底完成。因此,農村電網的改造升級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城市電網在迎峰度夏等用電高峰期間同樣顯得薄弱,我們將做好城市電網的提質增效,讓城市用戶能享受到搶修時間縮短等更為優質的電力服務。
應該說,我們以前的電網建設更多是“雪中送炭”用上電的問題,接下來是讓老百姓們“錦上添花”用好電。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堅強、智能的四川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