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愛士惟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從受理到終止上市,愛士惟花了5個多月的時間。市場上對愛士惟也是質疑聲不斷,毛利率低、研發費用率低、依賴大客戶等等,但最有爭議的地方莫過于其盈利能力。
如今,這家創維曾投資過的“小巨人”企業結束了5個多月的上市之路。但接受媒體采訪時,愛士惟表示,待外部環境明確好轉后,就會盡快重啟申報。
質疑聲不斷
五個月前,6月30日,愛士惟的IPO申請剛剛被受理。
根據公告,此次愛士惟擬募資15億元,用于智能光伏逆變器等能源管理系統產品生產項目、上海研發中心升級項目、全球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等。
不到一個月,愛士惟就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不過,愛士惟并未回復問詢內容,之后也再無更新IPO進度。
愛士惟是一家長期深耕于新能源電力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2020—2022年,愛士惟實現營業收入7.88億元、9.81億元、21.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87.32萬元、-416.27萬元、1.04億元。從數據來看,雖然愛士惟的營收保持較快的增長,但凈利潤起伏較大。
2020-2022年愛士惟營收、凈利
有分析質疑,愛士惟營收之所以快速增長,與其激增的應收賬款和存貨不無關系。
數據顯示,2020—2022年,愛士惟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從1919.3萬元猛增至8.33億元,存貨賬面價值也由1.53億元猛增至9.03億元。
2020-2022年愛士惟應收賬款、存貨
相反的是,近三年愛士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49.87萬元、-7412.91萬元和5598.23萬元。經營現金流凈額連續兩年為負,也就是說,愛士惟的經營質量并不好。甚至曾被輿論質疑在上市前夕做“漂亮帳”,有人為提升產銷規模的可能性。
此外,招股書中也提到,受客戶、業務結構變動等綜合因素影響,過去三年愛士惟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波動,分別為15.02%、11.96%和19.47%。
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愛士惟的毛利率偏低。2020—2022年,愛士惟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02%、11.96%和19.47%。其中,作為營收主力的并網逆變器毛利率分別為14.04%、11.38%和19.69%,明顯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30%多的毛利率。
2022年愛士惟和可比公司光伏并網逆變器毛利率
不僅如此,愛士惟研發費用率也始終低于同行平均值。2020—2022年,愛士惟研發費用分別為3040.8萬元、4067.66萬元、9816.2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6%、4.15%、4.57%;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75%、5.98%、5.11%。
愛士惟表示,一方面,主要是營業收入中的SMA逆變器生產合作業務產品為成熟產品,公司需投入的研發費用水平較低;另一方面,同行業公司產品范圍及結構存在差異,因此各公司產品迭代更新的周期、研發方向、研發物料耗用等存在差異。
愛士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撤回IPO申請主要系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公司決定調整上市申報節奏,公司IPO的目標沒有變化,待外部環境明確好轉后,就會盡快重啟申報。
與老東家的愛恨情仇
如今自立門戶已有4年,愛士惟卻還長期依賴著老東家SMA集團。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愛士惟對前五大客戶SMA集團、正泰集團、西門子KACO、天合光能、中來股份的銷售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14%、87.34%和65.69%。
2020-2022年愛士惟大客戶
盡管過去3年,愛士惟對SMA集團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但SMA集團一直都是愛士惟的第一大客戶。
針對來自SMA集團銷售收入下滑的原因,愛士惟表示,一方面是受SMA集團下游客戶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SMA集團2021年向公司實際下達的訂單金額并未顯著減少,2022年尚有較大幅度提升,銷售金額下降,主要系SMA產品所需的IGBT、MOSFET半導體、IC等部分物料存在短缺。
公開信息顯示,愛士惟的前身正是光伏逆變器商用化的開拓者和全球領先的專業逆變器生產供應商SMA集團的中國全資子公司。
而現在愛士惟的實控人張勇,正是一步步從SMA集團的研發工程師做起來的。
自2012年1月起,張勇就加入了SMA集團中國區。至2019年2月,任SMA集團中國區總裁。
就在張勇離開SMA集團的前一年,SMA集團決定重組和處置中國區業務,并與SMA集團時任中國區總裁張勇磋商出售事宜,逐步確定出售安排。
2019年2月28日,SMA與張勇控制的上海卓由簽署《股權收購協議》,將其持有的愛士惟100%股權轉讓給上海卓由,本次股權轉讓的初始對價為70萬元。
完成愛士惟的收購后,張勇基本保留了原SMA集團中國區核心團隊成員組建新的核心管理團隊。公開信息顯示,愛士惟董事趙茜,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CTO)吳生聞,副總經理劉飛、郭銀、李嵐等,均有SMA集團任職經歷。
從一名研發工程師,到現在的愛士惟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勇可謂是打工人逆襲的代表。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張勇直接持有愛士惟19.15%的股份,通過其控制的上海卓由間接持有公司53.59%的股份,通過其控制的上海卓酉間接持有公司8.93%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81.67%的股份。
愛士惟股權結構
天眼查顯示,愛士惟于2022年7月進行了天使輪的融資,銀都實業、凱輝基金、中國國新控股、創維集團、鋆昊資本、正泰電器等作為投資方進入。
其中,作為股東之一,創維、正泰電器也是愛士惟的兩大重要客戶。此外,愛士惟還與天合光能、中來股份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國家電投、中國華能等央企開展業務合作。
產能遠未飽和
憑借在逆變器行業的長期深耕及技術積累,愛士惟出貨量實現快速增長,行業地位迅速提升。Wood Mackenzie(伍德麥肯茲)發布2022年全球TOP10光伏逆變器出貨量企業排行榜中,愛士惟位列第9。
在我國,逆變器行業集中度高,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少企業迫切需要擴產來助其“跑馬圈地”。愛士惟同樣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
逆變器系列產品是愛士惟的主要產品,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其并網逆變器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6.33%、66.98%和78.79%。
2020-2022年愛士惟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只有不到八成, 愛士惟卻稱公司產能處于飽和狀態,已無法支撐公司業務規模的繼續拓展,仍舊選擇擴產。
此次IPO,愛士惟擬使用募集資金中的5.39億元投入智能光伏逆變器等能源管理系統產品生產項目。
盡管項目實施后,預計其達產后具備20萬臺戶用并網逆變器、20萬臺儲能逆變器、6萬臺工商業并網逆變器、2萬臺儲能電池和2萬臺充電樁的生產能力。但也很難不讓人懷疑愛士惟的擴產意欲何在?
愛士惟卻稱,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且2022年下半年起至今,公司產銷量隨著市場需求快速增加,產能處于飽和狀態,已無法支撐公司業務規模的繼續拓展,因此公司亟待擴大產能,滿足業務發展的基本要求。
據了解,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愛士惟產品類型相對單一,在地面電站并網逆變器、工商業儲能逆變器等方面的產品仍然有待豐富,同時,其戶用儲能逆變器及充電樁等新產品仍處于前期市場開拓階段,收入金額較小。
其實愛士惟撤回IPO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就有原軾新材、華耀光電、聚成科技、拓邦新能等光伏企業宣告終止IPO。
只是,高景太陽能在撤回上市申請兩個月后,又攜原班人馬再次沖擊IPO。
今年8月27日,證監會根據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了IPO、再融資節奏,一些企業也主動撤銷了上市申請、知難而退,不過另一邊,還有不少光伏企業IPO過會、IPO申請文件獲受理,比如正泰安能、中潤光能、華電新能、拉普拉斯等等。
部分排隊IPO的光伏企業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不知愛士惟能否挨過這段漫長的上市之路,造就屬于自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