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上風電作為美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卻波折不斷,供應鏈瓶頸、經濟通脹等問題大幅推高海上風電項目成本,進而引發全球海上風電開發商接連退出美國市場。業界警告稱,如果美國無法盡快解決現有難題,將很難達到既定的可再生能源開發目標。
■■ 面臨重重挑戰
近日,全球最大海上風電開發商沃旭(Orsted)披露,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風電場業務出現高達284億丹麥克朗(約合40.4億美元)的減值,其中,與美國“海風1號”海上風電項目有關的損失約合28億美元。該公司因此決定廢止美國“海風1號”和“海風2號”兩大海上風電項目。
據了解,上述兩大海上風電項目均位于美國新澤西州,預期裝機容量分別為110萬千瓦和115萬千瓦,一旦建成,能夠為美國東北部超過百萬戶居民提供綠電。
根據計劃,“海風1號”項目原本應在明年前開始發電,但今年8月,沃旭就曾表示可能因美國海上風電項目發展不順而出現損失,虧損規模或為180億丹麥克朗;直至11月初,該公司確認虧損高達284億丹麥克朗,并宣布停止上述兩大項目開發。沃旭公開表態稱,最初該公司在美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顯然這是“一大錯誤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遭遇取消的兩大海上風電項目除了面臨供應鏈問題,還面臨法律訴訟。此前,美國新澤西州政府曾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美國聯邦政府“無視”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并指責美國海上風電項目“推進過快”。
■■ 或“從根本上被破壞”
除在新澤西州,沃旭在美國其他地區也參與了海上風電項目開發,但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公開信息顯示,在美國馬里蘭州,沃旭正與相關方討論是否繼續開發Skipjack風電項目;沃旭也曾因項成本問題向紐約州政府提出修改電力銷售合同,但已被拒絕。
沃旭作為全球最大海上風電開發商,一直都是美國海上風電的積極參與者。然而,美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始終不及預期,除沃旭以外,全球多家跨國能源公司也都在新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時“碰壁”。
此前,跨國能源公司bp和Equinor曾在財報中透露,受美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不順影響,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出現5.4億美元和3億美元的減值。據路透社報道,bp也曾與沃旭一道向美國紐約州官員提出該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存在“通脹壓力”,并希望能夠允許延期,但最終被美國紐約州政府拒絕。不僅如此,Equinor作為bp在美國海上風電項目的合作伙伴,同樣因此遭受損失。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該州海上風電開發商也要求與州政府就4個海上風電項目進行重新談判,希望修改電力銷售合同相關條款。
在bp低碳業務主管安賈-伊莎貝爾·多岑拉斯看來,美國海上風電產業存在的問題包括項目審批許可、購電協議簽署和項目建設周期滯后、缺乏通脹調節機制等。“總體上看,美國海上風電產業已‘從根本上被破壞’,行業審批速度和安全性亟需根本性調整。”
■■ 不利于達成氣候目標
盡管能源業界對美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頗為不滿,但美國政府卻堅稱海上風電產業現狀“樂觀”。美國白宮高級顧問約翰·波德斯表示,雖然高利率和供應鏈挑戰使得美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成本在同等條件下比歐洲高出約25%,但隨著更多投資出現,美國海上風電成本“將隨時間推移而出現下降”。
然而,美國海上風電業吸引投資的能力卻受到業界的質疑。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話稱:“沃旭選擇停止開發‘海風1號’項目實際上傳遞出積極信號,讓投資者相信該公司不會推進不具有價值的項目。”
此外,多家能源開發商都表示,目前,美國各州政府制定的海上風電銷售電價過低,已無法覆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成本,如果不改進這一現狀,海上風電項目都可能面臨相似困境。
路透社援引意大利能源公司埃尼首席執行官克勞迪奧·德斯卡爾齊的話稱,開發新的海上風電項目成本在近期增長了一倍左右。馬斯·尼珀則表示,海上風電遭遇的“風暴”癥結集中在一點,那就是應重新評估海上風電項目成本。
對于美國海上風電產業現狀,行業媒體Recharge評論稱,盡管美國政府提出明確的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目標,但最近海上風電遭遇的挫折表明,美國政府的氣候議程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