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行業趨勢性回暖
記者 王俊 報道 2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了 《2014年全球核電綜述》。該報告首次按年度公布了全球運行和在建核動力堆情況、主要核電國家發展動態等。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共有437座運行中核動力堆,71座在建動力堆,150座永久關停動力堆,2座長期關停動力堆,總裝機容量為374.9吉瓦。437座運行動力堆中,美國99座,為全球最高;法國58座,位居第二;我國共有23座動力堆,與韓國并列第五。
報告稱,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共有71座核動力堆正在建設中,總裝機容量為68.136吉瓦。堆型類別中,以輕水堆為主,占84.51%;作為新技術的快堆和高溫氣冷堆占比較少,分別為2.82%、1.41%。71座核動力堆中,37座來自于亞洲,其中中國大陸共有26座在建動力堆,數量與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新建核動力堆方面,2014年全球僅有3座開始建設,其堆型均為輕水堆。當年新開工的動力堆數量,是10年來最低的。開工最 多的年份是2010年,數量為16座;其次是2009年,為12座。雖然新開工數量少,但從各國對待發展核能的態度來看,2014年核電市場堪稱暖風頻吹。
美國發布了《作為經濟可持續增長路徑的全面能源戰略》,仍突顯對核能的重視。匈牙利、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國家的核電新項目建設意向逐步明確。日本首座在運核電站的重啟已獲得核監管當局以及地方政府的同意,唯一一座在建核電站也提交了重啟計劃。受國內核電站質量事件影響,韓國將2035年核電占比目標調低,不過核能發展仍是其電力的主要組成部分。
中國雖未開工新的核電項目,但發展核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在建二代改進型機組逐步突破瓶頸,一批新機組陸續投入運行;AP1000首批機組在緊張攻關中前行,自主三代技術(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研發為核電創新驅動發展奠定基礎。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核電仍將保持在建和投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