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主持開展的關于“西北電力外送規劃研究”課題成果表明:西北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水火電結構合理,即將建成的750千伏主網架與周邊大區電網互聯能力強,電力外送呈現四大優勢。
一是西北地區水利資源和煤炭資源豐富,便于能源資源大規模開發。有資料顯示:西北的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為8417.8萬千瓦,約占全國的12.45%,尤其是黃河上游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堪稱為我國的“水電富礦”,已被國家列為重點開發的水電基地之一。西北還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遠景預測儲量23893億噸,約占全國一半,已探明儲量3030億噸,占全國探明儲量的35%,且煤質好、發熱量高,主要集中于陜北、寧夏和新疆,很多煤炭開發地非常適合建設坑口電站,各自都具有建設1000萬千瓦以上火電基地的條件。從2004年起,西北火力發電裝機每年都以近500萬千瓦容量增長。目前,除了國家在西北規劃建設“三火一水”4個能源基地,即陜北煤電基地、寧夏東部煤電基地、新疆哈密煤電基地和黃河上游水電基地外,西北地區也在積極的開發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
二是西北電網水火電結構合理,互補性強。由于西北水電調節性能強,與純火電電網和水電比重大而調節能力差的電網都有互補性。在汛期水電可以大發,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減少火電,節省煤炭消耗;而在冬季可以火電大發,彌補水電的不足。而且隨著西北水電火電的開發,實現西北電力外送后,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水火電補償調節。
三是煤炭價格和水電工程造價相對較低,西北電力外送市場競爭力強。西北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工程量小、淹沒損失小、工程造價低、綜合利用效益大、調節性能好;陜北、寧夏火電基地建設均為坑口電站,煤質好、煤價低,可降低發電成本,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四是西北電網主網架具備與周邊大區電網強聯能力。“十一五”期間,西北地區重點發展750千伏超高壓電網。 隨著750千伏主干網架的建成,以及外送通道的打通,通過西北與華北直流聯網工程、西北(陜西)與華中(四川)直流聯網工程、西北(陜西)與華中(河南)直流背靠背聯網擴建工程以及新疆哈密電廠送電陜甘青寧電網工程,大大增強向區外送電的能力,使西北能源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預計2010年西北電網外送能力將達到3263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14470萬千瓦。
開發西北電力資源,實施“西電東送”,不僅對促進西北電力發展,而且對促進全國聯網、實現東西部能源資源優化配置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還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西北地區水利資源和煤炭資源豐富,便于能源資源大規模開發。有資料顯示:西北的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為8417.8萬千瓦,約占全國的12.45%,尤其是黃河上游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堪稱為我國的“水電富礦”,已被國家列為重點開發的水電基地之一。西北還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遠景預測儲量23893億噸,約占全國一半,已探明儲量3030億噸,占全國探明儲量的35%,且煤質好、發熱量高,主要集中于陜北、寧夏和新疆,很多煤炭開發地非常適合建設坑口電站,各自都具有建設1000萬千瓦以上火電基地的條件。從2004年起,西北火力發電裝機每年都以近500萬千瓦容量增長。目前,除了國家在西北規劃建設“三火一水”4個能源基地,即陜北煤電基地、寧夏東部煤電基地、新疆哈密煤電基地和黃河上游水電基地外,西北地區也在積極的開發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
二是西北電網水火電結構合理,互補性強。由于西北水電調節性能強,與純火電電網和水電比重大而調節能力差的電網都有互補性。在汛期水電可以大發,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減少火電,節省煤炭消耗;而在冬季可以火電大發,彌補水電的不足。而且隨著西北水電火電的開發,實現西北電力外送后,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水火電補償調節。
三是煤炭價格和水電工程造價相對較低,西北電力外送市場競爭力強。西北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工程量小、淹沒損失小、工程造價低、綜合利用效益大、調節性能好;陜北、寧夏火電基地建設均為坑口電站,煤質好、煤價低,可降低發電成本,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四是西北電網主網架具備與周邊大區電網強聯能力。“十一五”期間,西北地區重點發展750千伏超高壓電網。 隨著750千伏主干網架的建成,以及外送通道的打通,通過西北與華北直流聯網工程、西北(陜西)與華中(四川)直流聯網工程、西北(陜西)與華中(河南)直流背靠背聯網擴建工程以及新疆哈密電廠送電陜甘青寧電網工程,大大增強向區外送電的能力,使西北能源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預計2010年西北電網外送能力將達到3263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14470萬千瓦。
開發西北電力資源,實施“西電東送”,不僅對促進西北電力發展,而且對促進全國聯網、實現東西部能源資源優化配置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還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