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太陽能和風能的制造成本,在不斷下降,但是在未來,傳統的清潔能源,并不一定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核能可能會成為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就是最近30年來,一直受人們關注的核聚變。伴隨著一種新型聚變裝置的出現,它能否改變人類的未來呢?
核聚變
獲得核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核裂變,另一種叫核聚變。大部分核電站,運用的都是裂變反應。簡單來說,它是將不穩定的鈾235原子,分裂成一些更小的中子碎片,這些小碎片,再去撞擊其他的鈾235原子,從而產生連鎖反應效應,整個反應會釋放出大量能量,熱量會讓水蒸發,生成的水蒸氣,可以推動渦輪機發電。
核裂變示意圖
聚變跟裂變完全相反,它是聚集而不是分裂。聚變反應跟太陽類似,卻又不完全相同。太陽是先將氫的同位素分裂,然后在天文溫度和高壓條件下,將它們融合成氦核。一般情況下,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是裂變產生能量的4倍,聚變反應的原料,并不是半衰期長, 放射性強的鈾或钚。它所用到的是氫的同位素。氘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穩定元素,氚雖然不太穩定,但是 ,它的半衰期相對較短。所以 ,它們更安全, 也更環保。
氘和氚
相比于裂變,它們的來源更豐富, 也更便宜。因為氘是可以從海水中提取出來的。雖然自然界中,氚的含量比較少,但在聚變反應過程中,當中子跟硫等元素作用時,是可以得到氚的。
氘可以從海水中提取出來
格林沃爾德博士認為,核聚變是一種理想能源。首先 ,它的原料是不受限制的。其次 ,反應產生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只需要0.1克的氘和0.3克的鋰,就能夠為美國全國,提供整整一年的電力需求。聚變反應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環保。核裂變會生成很多高放射性物質,如果保存不當,可能會讓地球產生幾十年的連續污染。裂變核電站也極容易發生熔毀爆炸事故,例如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電站事故,而這些事故并不會發生在托卡馬克裝置中。
核裂變產生發射性廢料
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它可以將氫的同位素,加熱到1.5億度,在這么高的溫度下,原子的電子被剝離變成離子,帶電粒子會相互碰撞,并融合在一起。這就跟太陽中發生的反應一樣。聚變反應相對更安全,因為把反應原料切斷后,聚變就會立刻停止,而裂變卻不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反應堆被融化掉。聚變不僅幾乎不產生廢料,它還不占用大量的土地跟水資源,這讓核聚變,成為了可再生能源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托卡馬克裝置示意圖
盡管有著這么多優勢,但30年來,還沒有一臺功能完善的聚變動力反應堆,被制造出來,前面提到,核聚變的反應溫度是1.5億度,而我們輸入到反應堆中的能量,要比反應后得到的能量還要多。聚變能量增因子,是用來評估反應堆性能的參數,通常用q表示。當q等于1時,就說明反應堆到達了能量盈虧平衡點。而我們需要的就是q大于1。
聚變能量增因子
歐洲聯合環流器的記錄是q=0.67,而國家點火裝置,將q值提升到了0.7。大家注意,這里的q值,只考慮到設備的啟動,并沒有把運行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計算在內。如果把所有的一切都計算在內的話,我們所需要的q值,應該在10-25之間。這就是為什么,科學家這么關注q值的原因,一旦突破了這個點,整體功率將向增益轉變。
核聚變裝置
2025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有望將聚變的綜合Q值提升到10以上。ITER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核心的托卡馬克實驗堆,在2007年開始開工建設,一旦完成,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平臺。但是 想要看到這么大的反應堆運轉起來,至少要等到2035年。
建設中的ITER
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小, 更靈活的方案呢?當然有,其中一種是磁約束核聚變,它是通過一個特殊的磁場,將氘 ,氚等原子核和自由電子,組成的處于熱核反應狀態的,超高溫等離子體束縛起來。在它的內部,發生受控制的原子聚變反應,釋放出熱量。
超導體反應堆
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跟CFS公司,聯合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等離子體聚變設備,簡稱SPARC。它也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磁鐵之一。這臺機器使用的是一種叫,高溫超導體的材料,簡稱HTS。早在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就提出了,運用這種超導體材料(HTS)的設想。為了能夠產生超強磁場,新設備中的超導材料的長度,達到了276公里。在高溫環境中, 它仍然可以產生很強的磁場。HTS超導體類似于陶瓷,是一種由稀土和鋇銅氧化物,合成的一種易碎材料。
超導體材料
早在80年代,IBM的兩位科學家,在蘇黎世的一個實驗室里,就已經發現了這種高溫超導材料的雛形。幾十年來,人們并不認為它是一種工程材料,直到麻省理工學院,打破了這個傳統觀念,做出了創新。這種超導材料,不僅可以產生強大的磁場,更大的作用是節能。銅也可以產生很強的磁場,但會消耗大量能量。所以 ,這臺機器的設計目的,是以更小的單位,實現最大化的凈能量增益。
制造中的新設備
與使用低溫超導超導材料的ITER相比,這臺新機器的體積,僅僅是它的2%,這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時間。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這臺機器產生了20特斯拉的磁場,這充分證實了,這臺等離子聚變設備背后的理論依據。經過了幾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將它的磁場強度,又增加了1倍,直接的結果是,它的發電量增加了10倍。
工作示意圖
科學家們也在對它,進行最后的完善,希望在2025年前正式運行。他們的目標是要讓SPARC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臺,產生凈能量輸出的聚變裝置。而它的Q值 ,也會在10以上。整部機器的制造成本,將高達2.5億美元。如果成功,這可能會引發核聚變的革命。Sparc有著很高的功率,這意味著,反應堆核心會產生更高的熱量,高溫管理將成為一項挑戰。
制造中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