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電網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發布。根據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省級專項規劃管理規定》,浙江省發改委編制了《浙江省電網發展“十四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
文件提到,“十三五”期間,電網數字基礎平臺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有效推動傳統信息架構向云化升級換代,支持電網服務向在線化、移動化、協同化、智能化演進。結合“數字浙江”建設,大力推進“大云物移智鏈”新技術與電網深度融合應用,以技術驅動服務變革,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特征逐步顯現。
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保護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隨著5G、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數字服務創新應用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技術與電網融合應用逐步推進,實現了數據應用從統計分析到大數據分析轉變。智能電網產業鏈,也迎來新一輪的產業發展機遇期。
RONGXIANG
智能電網產業鏈
智能電網產業鏈中上游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和不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受相關能源政策影響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將在未來更有市場發展空間;中游為智能電網的各個環節,主要有智能輸電、智能變電和智能配電;下游為終端用戶用電環節,主要分為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
依照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分類,智能電網產業可分為電力電子基礎元器件制造、智能電力控制設備及電纜制造、智能電網輸送與配電;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達到71,704.0億元,2019-2022年CAGR為5.4%。p2022年,電力電子元器件市場規模達到1,443.0億元;智能電力控制設備及電纜制造市場規模達到39,163.9億元;智能電網輸送與配電市場規模達到31,098.0億元。
用電量作為終端需求,是支撐電網進行長期投資的根源,盡管我國用電量增速放緩,但預計增長趨勢仍將延續,有望支撐電網年均投資維持在 5000 億以上的規模。
接下來幾年,受益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電網泛在物聯和深度感知能力,電力物聯網將會成為發展趨勢。 電力物聯網建設以智能電網建設成果為基礎,從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融合創新四個方面對電網信息化進行全面提升,為居民、工業、商業、政府等市場主體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RONGXIANG
行業發展趨勢
1.智能用電產品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智能用電產品主要包括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產品。國家電網于2009年出臺智能電網規劃,同年智能電表開啟集中招標采購,2014和2015年智能電表招標采購數量達到頂峰,后隨著智能電表首輪改造整體完成。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智能電表的招標量約為7,380萬只,同比增長39.80%。2020年,全年智能電表的招標量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因素影響所致。未來,隨著我國前期安裝的智能電表陸續進入更換期帶來的存量市場輪換,以及電力物聯網、數字電網建設帶來的終端設備整體市場容量不斷增長,我國智能電表等智能用電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有望繼續增長。
2.新一代智能電表、新一代智能采集終端是智能用電產品的升級方向
目前,國家電網現行的“13版智能電表”技術規范采用計量單元與管理單元集成于同一塊芯片的排布設計方式,其一體化的設計會對計量的精確性和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信息交互管理方面亦存在提升空間。新一代智能電能表能夠滿足各類交互式用能設備的廣泛接入,實現綜合能源一體化采集、狀態感知、實時監視和協調控制,達成源網荷儲協同服務。
隨著我國電力物聯網和數字電網的建設,接入的終端數量和產生數據量都將大幅提升,數據的種類也將更加復雜和多樣,愈發要求終端類產品應具備多元化的數據采集能力、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快速的數據傳輸能力,以及滿足各種采集場景的個性化安裝及使用要求,如分布式電源接入、電動汽車采集、智能家居應用、需求側管理等。
未來的用電信息采集終端將朝著硬件平臺化、業務微應用化、結構模塊化的新一代智能采集終端方向升級演進,在采集對象范圍、頻度、數據體量、信息交互途徑等多個維度向更廣、更快、更大、更多元等方向發展,進一步支撐電力體系改革、能源互聯網等宏觀戰略形勢下電力企業的新型營銷業務及跨專業協同業務的開展。
在國內,智能電網作為國家“十四五”期間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其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是加快智能電網發展的關鍵要素。從決策支持系統技術應用角度來看,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是加快應用落地不可或缺的技術,在這方面,融象數科構建的產業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為核心,實現產業全面感知、監測、追蹤及服務,為產業迭代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通過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構建堅強網架,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靈活性,逐步實現電網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同時,應該注重信息技術和電器工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電氣設備國產化,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