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明授權專利——一種新型導軌電能表結構。該專利由寧波三星醫療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并于2018年3月6日獲得授權公告。
內容說明
本發明涉及電能表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導軌電能表結構。
發明背景
電能表是用來測量電能的儀表,又稱電度表,火表,千瓦小時表,指測量各種電學量的儀表。
目前的電能表左罩殼和右罩殼的裝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采用螺釘固定的方式,另一種就是采用超聲波焊接的方式。由于這兩種方式對罩殼結構要求不一樣,目前,通常將罩殼根據兩種方式的特殊要求而設計成兩種不同形狀的罩殼,現有技術無法兼容兩種罩殼,其原因在于:超聲波焊接這種裝配方式需要罩殼增加厚度為0.6mm的焊接筋,而在非超聲波焊接(即螺釘固定)的罩殼上增加焊接筋后,會造成裝配后的厚度增加0.6mm,從而造成一系列問題,如間隙增大,按鈕高度變化以及底殼高度變化等,從而使電能表內出現進灰塵進水及電能表按鈕不工作等情況,另外,單一采用超聲波焊接的電能表結構,其焊接筋是直接設置于罩殼底邊上的,這樣使得在超聲波焊接時,整個罩殼受到影響,從而對罩殼內部的零部件產生影響,因此,目前對于兩種方式的裝配需要對罩殼開兩種模具,從而使得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同時不方便生產備貨;且電能表開端蓋檢測都是采用傳統的輕觸開關,目前,輕觸開關的設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輕觸開關側放,并且焊接到PCB板上;另一種就是將輕觸出開關固定到殼體上,然后通過線材和PCB板連接,這樣的設置方式,可能會導致罩殼漏水,且使PCB變得較為復雜;此外,目前的電能表只能夠兼容兩組功能,上下兩層繼電器因為結構的因素,需要分別使用兩種不同的腳片繼電器。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電能表結構作出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能將同一種罩殼使用到兩種裝配方式的電能表上,使得上下兩路能夠使用同一種繼電器的新型導軌電能表結構。
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導軌電能表結構,包括罩殼和端子座,罩殼包括左罩殼和右罩殼,其特征在于:罩殼側邊設置有輕觸開關,左罩殼上設置有第一焊接筋,右罩殼上設置有配合第一焊接筋進行超聲焊的焊接槽,第一焊接筋和焊接槽配合超聲焊從而將左罩殼和右罩殼連接成一體,左罩殼和右罩殼內部頂端上設置有螺紋孔,左罩殼內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連接部,右罩殼上在第一連接部的相應位置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配合第二連接部從而將左罩殼和右罩殼卡扣連接在一起。
第一連接部為凸塊,凸塊設置于左罩殼尾端的內側壁上,第二連接部為卡扣件,卡扣件設置于右罩殼尾端的內側壁上,凸塊配合卡扣件工作從而將左罩殼和右罩殼固定連接在一起。為了方便左罩殼和右罩殼的卡扣連接,卡扣件上設置有卡口,凸塊上設置有斜面,該斜面具有導向作用從而方便凸塊配合卡扣件進行卡扣連接。
為了方便近紅外燈的安裝,右罩殼上設置有近紅外燈安裝部,左罩殼上設置有近紅外燈限位部,近紅外燈限位部將近紅外燈限定在近紅外燈安裝部防止其脫離。為了將近紅外燈限定在近紅外燈安裝部上從而防止近紅外燈脫離,近紅外燈安裝部設置有下凹部,左罩殼上設置有近紅外燈限位部,近紅外燈限位部包括限位頭,限位頭配合下凹部實現限位工作。
實現紅外通訊的第一種方式,右罩殼內壁上位于近紅外燈安裝部處設置有擋板,擋板和右罩殼內壁之間具有空隙,空隙內安裝有能夠與吸附式紅外通訊頭配合使用的磁鐵。實現紅外通訊的第二種方式,右罩殼外壁上位于近紅外燈安裝部處設置有用于卡接紅外通訊頭的卡槽。實現端子座與罩殼連接的第一種連接方式,左罩殼上設置有左安裝部,右罩殼上設置有右安裝部,左安裝部上設置左焊接槽,右安裝部上設置有右焊接槽,端子座上設置有第二焊接筋,端子座通過超聲焊從而安裝在罩殼上。實現端子座與罩殼連接的第二種連接方式,端子座上設置有螺紋孔,端子座可利用螺栓安裝在罩殼上。
為了方便端子座與罩殼的連接,右罩殼上設置有定位柱,端子座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配合定位柱將端子座在安裝前進行預定位。為了防止接口端蓋脫落,右罩殼上設置有接口,接口上卡扣設置有接口端蓋,接口端蓋上設置有卡鉤件。右罩殼上設置有供輕觸開關突出的開關口,開關口設置有凹槽。為了使得電流端子具有自動歸中能力,端子座設置有電流端子,電流端子設置有弧面導板,弧面導板上設置有若干突起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該新型導軌電能表的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能將同一種罩殼使用到兩種裝配方式的電能表上,使得上下兩路能夠使用同一種繼電器,此外,開蓋檢測的輕觸開關采用硅膠按鍵,且采用側面正壓的方式,工藝簡潔;并且整合了近紅外燈自動校位、端子兼容多種線型鎖,螺釘自動歸中,近紅外燈兼容卡扣式和吸附式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