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智能用電量監測方法及智能電表。該專利由江陰長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并于2018年5月18日獲得授權公告。
內容說明
本發明屬智能用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用電量監測方法及智能電表。
發明背景
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在智能電網領域,國外發展迅速。德國制定了“E-Energy”計劃,總投資1億4千萬歐元,2009年至2012年4年時間內,在全國6個地點進行智能電網實證實驗。同時還進行風力發電和電動汽車實證實驗,并對互聯網管理電力消費進行檢測。德國西門子、SAP及瑞士ABB等大企業均參與了這一計劃。預計西門子公司2014年智能電網年度市場規模將達300億歐元,并計劃搶占20%市場份額,每年確保60億歐元訂單。
但是,上述技術方案中并沒有適合中國國情的智能電網技術方案,并且上述方案也沒有充分整合無線通信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用電量監測方法及智能電表,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
圖為本發明的智能用電量監測方法的方塊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用電量監測方法,該用電量監測方法包括:獲取指定區域的用電量,關聯用電量與當前時間,從而生成第一用電信息;將第一用電信息發送給云服務器,云服務器基于第一用電信息獲得用電量與當前時間之間的關系;云服務器根據用電量與當前時間之間的關系,并基于大數據計算,生成用電量異常報告;以及云服務器將用電量異常報告發送給用戶。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用電量監測方法還包括:當用戶的年度用電量小于第一門限值時,生成第一購買報告以及第一用電建議報告;當用戶的年度用電量大于第一門限值但小于第二門限值時,生成第二購買報告以及第二用電建議報告;以及當用戶的年度用電量大于第二門限值但小于第三門限值時,生成第三購買報告以及第三用電建議報告;以及將第一購買報告、第二購買報告、第三購買報告、第一用電建議報告、第二用電建議報告以及第三用電建議報告發送給用戶。
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購買報告、第二購買報告以及第三購買報告均不相同。第一用電建議報告、第二用電建議報告以及第三用電建議報告均不相同。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智能電表,該智能電表包括:獲取模塊,其用于獲取指定區域的用電量,關聯用電量與當前時間,從而生成第一用電信息;第一發送模塊,其用于將第一用電信息發送給云服務器,云服務器基于第一用電信息獲得用電量與當前時間之間的關系;云服務器根據用電量與當前時間之間的關系,并基于大數據計算,生成用電量異常報告;接收模塊,其用于從云服務器接收用電量異常報告;以及第二發送模塊,其用于將用電量異常報告發送給用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通過將用電量發送給服務器,建立了用電量與用電的當前時間的關系,使得云服務器能夠分析用戶的行為特征,并出具有針對性的用電分析報告;2、本發明充分考慮了我國階梯電價的基本國情,分別針對第一、二、三階梯電價生成不同的購買報告和用電建議報告,使得用戶能夠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用電安排以及消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