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力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特高壓電網帶來的強電氣連接和智能電網帶來的智能化交互,電網結構、運行特性和物理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推動電網運維模式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目前,智能電網建設和增強供電可靠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電力設備狀態檢測、監測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呈現出巨大的成長潛力和發展空間,帶動了電力運維模式的創新,推動了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市場需求。
32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全員出動助電網設備平穩運行
2018年1月9日早晨,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上海市區最低氣溫跌破零度,郊區更是達到零下4度,有冰凍。國網上海電力檢修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對惡劣天氣應急預案。公司所轄各變電站內的32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全員出動”,與運行人員共同開展重要戶外設備的巡視和高負荷回路的測溫。這些由高清攝像機、紅外成像儀等部件構成最新一代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擁有表計識別、紅外測溫、高清攝像、噪音分析等功能,可通過電腦客戶端控制,是一位不懼嚴寒的“鋼鐵戰士”。
廣西南寧供電局首臺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
2017年12月20日,在南方電網廣西南寧供電局500千伏邕州變電站220千伏設備區,一個高約30厘米的機器人,正在對變電站電纜溝內的設備進行逐一“巡視”。這款機器人是南寧供電局首臺“上崗”的變電站巡視機器人,身高約30厘米,其頭頂搭載了高清攝像頭和與攝像頭相配套的2.4G圖像傳輸設備、照明系統、遙控操作設備,這使得機器人可以在對電纜溝進行無死角巡視中實時將畫面傳輸至遠端監控臺,方便后臺人員及時發現設備隱患。
江蘇常州供電公司新一代智能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21日,江蘇常州供電公司安裝在110千伏新華變電站的新一代智能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新一代的智能巡檢機器人還搭載了可見光傳感器、紅外熱成像傳感器、局部放電傳感器,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實現對設備的狀態自動識別、紅外測溫、局部放電檢測,并利用其自身移動旋轉的功能,實現設備區域無死角監控,幫助運維人員發現肉眼不易發現的問題,將設備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福建三明供電公司首個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試運行
6月27日,在福建永安市的220kV黃歷變電站內,白色機身的智能機器人正有序高效地進行紅外熱成像檢測和現場表計抄錄。這是國網三明供電公司首次在系統內啟用智能機器人巡視變電站。智能機器人內設激光定位技術,配置高清晰攝像頭和高精度紅外熱像儀,能夠實現設備紅外測溫、表記抄錄、特巡特護、智能報警等功能。自身具備安全防護及自主充電功能,能有效減輕運維工作負荷,進一步提升巡視水平和極端天氣下的運行監控能力。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帶來了電力運維模式的創新,降低了運維人力成本,提升了電力設備巡視效率,大大提高了設備缺陷和故障查找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用戶可靠用電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