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漢舉行秦山第三核電站有限公司全范圍模擬機升級改造驗收儀式。這意味著,我國從根本上擺脫對國外核動力仿真技術和產品的依賴,具備自主開發大型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的能力。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核電站事故有70%由人為因素引起,利用正在運行的機組培訓操縱員,影響核電站的正常運行,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利用仿真技術制造的核電站模擬機,成為核電站操縱員、管理員的重要培訓工具。
近年來,隨著我國核電產業的加速發展,從國外采購核電站模擬機配件價格昂貴,一旦出現問題長時間難以解決,直接影響核電站的安全運行。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核電仿真技術,但大型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的核心技術一直由國外核電大國壟斷。
秦山三期全范圍模擬機是從加拿大配套引進,2002年1月投入使用,由于模擬機與機組的差異以及國外售后服務困難,影響模擬機的正常使用和操縱人員培訓進程。
在此間舉行的驗收儀式上,中核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余劍鋒表示,作為我國核電發展的主力軍,中核集團高度重視核電仿真技術的研究。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沒有原制造廠商任何支持下,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完成秦山三期模擬機的升級改造,消除了原有的400多項缺陷,引入調試數據、運行數據等功能。并在此基礎上,成功研發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范圍模擬機,實現了秦山三期全范圍模擬機核心技術的國產化。
今年3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樊明武以及我國所有運行核電廠模擬機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鑒定認為,該項目全面提升了全范圍模擬機的性能,擴充了操縱人員培訓的范圍,降低了全范圍模擬機長期運行、維護的成本。表明我國已經完全具備自主開發大型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