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和市場化,致力于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和關注國家能源安全。那么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創立與發展是為了什么呢?這里,我們提出可再生能源企業的綠色理念十五條。是為廓清企業發展思路,是為為可再生能源企業的使命和責任做一個注釋。
1 可再生能源企業為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為什么?答案有很多,毋庸置疑,作為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實體,和一般企業的追求還是基本一致的:通過提供符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合格產品,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達到企業的永續經營和成長。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一分子,不僅是獨立的經濟體,更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肩負著重要的經濟使命和道德使命,在維護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作為新興的新能源企業,更是有著自身鮮明和獨特的詮釋的,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可再生能源企業可以承載的責任和目標,而最終極和最核心的答案蘊藏在企業的核心理念中。可再生能源企業為子孫計,為能源安全計,為環境保護計,以發展可再生能源為著力點和手段,追求能源和社會健康發展的可持續,人類美好生活的可持續。
2 可再生能源企業做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做什么?可再生能源企業致力于綠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發展,用新能源的普及來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存模式。全力關注人類環保工作的發展,聯合國內、國際的同路人戮力同心追求可再生能源的更大發展,探索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道路,解決人類發展中的能源危機。簡單概括起來,倡導綠色生活,營造綠色家園就是可再生能源企業的核心任務和最高目標。
3 可再生能源企業想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想什么?可再生能源企業以人類的能源和環保事業為己任,從始至終,關注的是自身的事業的發展如何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提供更優質生活的同時節省更多的常規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企業領導人的思維里,如果把石油等有限的常規資源一下子在短期之內全開采完了,我們將把一個能源枯竭的世界留給后人,我們將無法面對子孫后代,所以,我們不能吃子孫的飯,毀了人類的將來。可再生能源企業將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求索前進,以期樹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樣板和標桿,并努力和全社會一道營造一個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的環境。
4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石油”是什么
石油,被譽為地球的黑色血液,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作為重要的燃料和原料,以石油為主要代表的常規能源成為工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動力量,促進了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大大改善和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準,但是作為不可再生能源,時時刻刻的大量消耗在快速透支地球的儲量。而且實際上,石油的利用效率也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令人觸目驚心。石油造成的污染也是環境污染的主因之一。當今世界,石油資源在迅速減少,人類面臨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脅。可再生能源企業的領導人認為,石油不僅是燃料,石油更是原料,是重要原材料;石油不僅是能源,石油更是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不能輕易損失,石油是國家資產,要保本增值,要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節省利用。
5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民族和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冷戰后,隨著世界進入多極化新秩序格局,在當今時代,國際間的競爭日益體現為經濟實力的競爭,惟有經濟騰飛,才能確保國家的地位和尊嚴,而各國對經濟發展的重視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使能源這一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世界的格局和話語權。在中國,隨著經濟的騰飛,能源消耗與日俱增,而能源緊張也已漸漸成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能源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不僅關系百姓的生活利益,更主宰著關及國家經濟命脈的獨立性,關及國家的興衰榮辱。在可再生能源企業領導人眼中,石油問題不僅是能源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國家競爭問題,國家戰略問題,關乎到國家的未來生存發展。可再生能源企業將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緩解常規能源的壓力,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6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環保”是什么
環境關乎人類生存,是人類長期利益的保障,但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人類往往失去理智的判斷,不惜付出環境破壞的代價。環保工作重任在肩,道阻且長。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成為困擾人類生存的悖論,如何達成兩者的均衡一直是各國探索的課題,為發展犧牲環境,還是為環境減緩發展,成為人類首鼠兩端的困惑,從而引發多種環保的模式,甚至出現了先污染,再補償,再環保的理論。國際間在環保領域的爭論和分歧短期之內難以解決,《京都議定書》等國際間的環保共識在各國的發展的沖動下幾成空文,難以真正產生的效力和作用。可再生能源企業認為,與其被動環保,不如主動環保,節流不如開源,但現實條件下,需要節流開源并舉。通過反思西方國家因為現代工業發展造成的環保成本和環境補償,結合中國能源利用現狀,可再生能源企業認為,我們要盡量依靠科技進步和理念普及改變人們的認識,進而遠離和節省常規能源的使用,轉而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 7可再生能源建設之兩個方向。
在現有的歷史條件下,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是必須的,各國也是非常重視,投入相當規模的財力、物力。在當前的條件下,可再生能源建設的兩個方向是指開源節流。開源是尋找常規能源的替代品,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拓展能源的新來源,同時,節流是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兩者之中開源為本,開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之需,才能減少對常規能源的依賴和使用,開源有賴于科技進步和新能源的普及,是一個漸變的、長期的過程。而節流則是一以貫之的課題,通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來減少能源用量,達成節省能源的目的。總之,在可再生能源建設上,開源與節流并重,當前以節流為主,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熟,最終實現常規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平穩、安全過度。
可再生能源作為新能源新經濟,它的生存,它的發展需要產業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大眾對它的認知和接受,可再生能源首先應該作為一種先進的理念進行普及,然后才能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獨特性就在于需要“市場未動,理念先行”的。因此,可再生理念的普及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科普在文化水平偏低的中國意義更加重大,任務也更加復雜、繁重。我們認為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兩條途徑是政府領導與熱心的傳媒人士的觀念引導(簡稱高導)和大規模民眾科普。前者可以從國家和政府的戰略高度上肯定可再生能源的意義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可以以國家意志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可再生能源的前進掃清障礙;后者可以從細節上和底端層面上達成對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形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龐大市場。
9可再生能源產業推進之兩條腿走路
可再生能源發展在根本上是依賴于產業進步的,然而產業的先天不足以及生存環境的制約是對產業的提升和進步存在很大的壓力和限制的。產業自身不規范導致市場的不穩定,生存環境的制約更是在更大的范圍內對產業形成了發展的玻璃屋頂,突不破自身及民眾的固有思維和邏輯。產業進步的模式應該是兩條腿走路,首先是市場化推動(中國特色),內容包括研發營銷,網絡建設;建造示范項目,帶動產業發展等。這也是在過去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主要模式和途徑,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另一項是政府推動,利用政府意志和行政力量來掃清可再生能源前進的阻力和障礙,改變社會大眾的固有的偏執的意識,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更大的重視,另一方面需要產業的努力和爭取。《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及實施將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鋪平道路,帶來新的機遇。
10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多元功能與兩個基本風格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的要求逐漸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實用性和美觀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太陽能建筑就是在這樣的需求和壓力下出現的。作為太陽能光熱應用典范和集大成之作的太陽能建筑涵蓋了傳統建筑及太陽能建筑的的復合多元化功能:提供熱水的實用性、熱水系統遮陽,既休閑又美觀,體現精神品位,降低社會能源消耗。太陽能建筑風格多樣,且在不斷快速的發展起步階段,單從建筑美學上考慮,分為彰顯式和隱入式,彰顯式太陽能建筑因其環保節能功能,本身就帶有美學意義的要素,有其自身的功能美學,尤其是環保節能美學,也是將太陽能設備彰顯出來就是彰顯這種綠色文明之美。而隱入式則把太陽能有機地融入建筑物,達成協調和遮掩,包容于傳統的建筑美學之中,既得其功能又不破壞傳統美學。隨著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建筑材料、設計技術的發展,太陽能建筑的發展方向是零排放建筑,也就是完全擺脫了常規能源的限制,只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的建筑。
11 可再生能源創新理念
新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太陽能產業沒有既定模式可循,沒有任何借鑒和參考,如何發展?可再生能源企業推崇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是科學的創新方法論,創新的思維要靈活、遠大,創新的實踐要慎重、認真。 12 可再生能源產業信心
順天應時,得道多助。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能源的重要性無須贅述,在能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符合歷史和現實的要求,契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潮流,是能源危機的陰影下的一道希望的光亮。整個世界的目光逐漸聚集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應用上。從實踐上看,中國太陽能產業十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說明了該產業是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是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是符合能源發展潮流的。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也將步出困境,早日迎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可再生能源產業有信心,不僅是對能源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更是對社會發展和國家的需要和支持有信心,對自身的實力和行業前景有信心,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美好未來有信心。
13 可再生能源產業VS《中國可再生能源法》
我們對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使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既歡心鼓舞又倍感機遇與責任之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法》是產業信心激發器、科普傳播器、產業助動器和市場拉動器。
14 可再生能源產業回報社會:和諧為本關愛貧弱
企業是社會的分子,企業給社會帶來繁榮和活力,社會為企業提供環境和市場,就根本利益來說,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再生能源的出現是為了挽救人類瀕危的傳統能源,傳統能源已經是弱勢和貧瘠的了,可再生能源就是這種關愛貧弱能源的綠色使者,與此一脈相承的是,可再生能源企業也要關愛社會貧瘠群體。可再生能源企業要不斷向社會弱勢捐贈,為營造和諧社會貢獻力量,高度關注農村能源建設及環保工作,時刻關注老少邊窮地區能源建設。
15可再生能源愿景
以上就是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完全內涵,也是我們大勝憑德持續發展的道所在。作為可再生能源企業,我們要有這樣的認知和使命。
1 可再生能源企業為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為什么?答案有很多,毋庸置疑,作為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實體,和一般企業的追求還是基本一致的:通過提供符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合格產品,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達到企業的永續經營和成長。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一分子,不僅是獨立的經濟體,更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肩負著重要的經濟使命和道德使命,在維護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作為新興的新能源企業,更是有著自身鮮明和獨特的詮釋的,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可再生能源企業可以承載的責任和目標,而最終極和最核心的答案蘊藏在企業的核心理念中。可再生能源企業為子孫計,為能源安全計,為環境保護計,以發展可再生能源為著力點和手段,追求能源和社會健康發展的可持續,人類美好生活的可持續。
2 可再生能源企業做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做什么?可再生能源企業致力于綠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發展,用新能源的普及來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存模式。全力關注人類環保工作的發展,聯合國內、國際的同路人戮力同心追求可再生能源的更大發展,探索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道路,解決人類發展中的能源危機。簡單概括起來,倡導綠色生活,營造綠色家園就是可再生能源企業的核心任務和最高目標。
3 可再生能源企業想什么
可再生能源企業想什么?可再生能源企業以人類的能源和環保事業為己任,從始至終,關注的是自身的事業的發展如何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提供更優質生活的同時節省更多的常規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企業領導人的思維里,如果把石油等有限的常規資源一下子在短期之內全開采完了,我們將把一個能源枯竭的世界留給后人,我們將無法面對子孫后代,所以,我們不能吃子孫的飯,毀了人類的將來。可再生能源企業將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求索前進,以期樹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樣板和標桿,并努力和全社會一道營造一個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的環境。
4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石油”是什么
石油,被譽為地球的黑色血液,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作為重要的燃料和原料,以石油為主要代表的常規能源成為工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動力量,促進了人類社會的迅猛發展,大大改善和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準,但是作為不可再生能源,時時刻刻的大量消耗在快速透支地球的儲量。而且實際上,石油的利用效率也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令人觸目驚心。石油造成的污染也是環境污染的主因之一。當今世界,石油資源在迅速減少,人類面臨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脅。可再生能源企業的領導人認為,石油不僅是燃料,石油更是原料,是重要原材料;石油不僅是能源,石油更是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不能輕易損失,石油是國家資產,要保本增值,要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節省利用。
5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民族和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冷戰后,隨著世界進入多極化新秩序格局,在當今時代,國際間的競爭日益體現為經濟實力的競爭,惟有經濟騰飛,才能確保國家的地位和尊嚴,而各國對經濟發展的重視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使能源這一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世界的格局和話語權。在中國,隨著經濟的騰飛,能源消耗與日俱增,而能源緊張也已漸漸成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能源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不僅關系百姓的生活利益,更主宰著關及國家經濟命脈的獨立性,關及國家的興衰榮辱。在可再生能源企業領導人眼中,石油問題不僅是能源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國家競爭問題,國家戰略問題,關乎到國家的未來生存發展。可再生能源企業將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緩解常規能源的壓力,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6 可再生能源企業眼中的“環保”是什么
環境關乎人類生存,是人類長期利益的保障,但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人類往往失去理智的判斷,不惜付出環境破壞的代價。環保工作重任在肩,道阻且長。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成為困擾人類生存的悖論,如何達成兩者的均衡一直是各國探索的課題,為發展犧牲環境,還是為環境減緩發展,成為人類首鼠兩端的困惑,從而引發多種環保的模式,甚至出現了先污染,再補償,再環保的理論。國際間在環保領域的爭論和分歧短期之內難以解決,《京都議定書》等國際間的環保共識在各國的發展的沖動下幾成空文,難以真正產生的效力和作用。可再生能源企業認為,與其被動環保,不如主動環保,節流不如開源,但現實條件下,需要節流開源并舉。通過反思西方國家因為現代工業發展造成的環保成本和環境補償,結合中國能源利用現狀,可再生能源企業認為,我們要盡量依靠科技進步和理念普及改變人們的認識,進而遠離和節省常規能源的使用,轉而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 7可再生能源建設之兩個方向。
在現有的歷史條件下,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是必須的,各國也是非常重視,投入相當規模的財力、物力。在當前的條件下,可再生能源建設的兩個方向是指開源節流。開源是尋找常規能源的替代品,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拓展能源的新來源,同時,節流是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兩者之中開源為本,開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之需,才能減少對常規能源的依賴和使用,開源有賴于科技進步和新能源的普及,是一個漸變的、長期的過程。而節流則是一以貫之的課題,通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來減少能源用量,達成節省能源的目的。總之,在可再生能源建設上,開源與節流并重,當前以節流為主,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熟,最終實現常規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平穩、安全過度。
?
8可再生能源科普之兩條路徑可再生能源作為新能源新經濟,它的生存,它的發展需要產業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大眾對它的認知和接受,可再生能源首先應該作為一種先進的理念進行普及,然后才能有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獨特性就在于需要“市場未動,理念先行”的。因此,可再生理念的普及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科普在文化水平偏低的中國意義更加重大,任務也更加復雜、繁重。我們認為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兩條途徑是政府領導與熱心的傳媒人士的觀念引導(簡稱高導)和大規模民眾科普。前者可以從國家和政府的戰略高度上肯定可再生能源的意義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可以以國家意志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可再生能源的前進掃清障礙;后者可以從細節上和底端層面上達成對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形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龐大市場。
9可再生能源產業推進之兩條腿走路
可再生能源發展在根本上是依賴于產業進步的,然而產業的先天不足以及生存環境的制約是對產業的提升和進步存在很大的壓力和限制的。產業自身不規范導致市場的不穩定,生存環境的制約更是在更大的范圍內對產業形成了發展的玻璃屋頂,突不破自身及民眾的固有思維和邏輯。產業進步的模式應該是兩條腿走路,首先是市場化推動(中國特色),內容包括研發營銷,網絡建設;建造示范項目,帶動產業發展等。這也是在過去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主要模式和途徑,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另一項是政府推動,利用政府意志和行政力量來掃清可再生能源前進的阻力和障礙,改變社會大眾的固有的偏執的意識,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更大的重視,另一方面需要產業的努力和爭取。《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及實施將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鋪平道路,帶來新的機遇。
10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多元功能與兩個基本風格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的要求逐漸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實用性和美觀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太陽能建筑就是在這樣的需求和壓力下出現的。作為太陽能光熱應用典范和集大成之作的太陽能建筑涵蓋了傳統建筑及太陽能建筑的的復合多元化功能:提供熱水的實用性、熱水系統遮陽,既休閑又美觀,體現精神品位,降低社會能源消耗。太陽能建筑風格多樣,且在不斷快速的發展起步階段,單從建筑美學上考慮,分為彰顯式和隱入式,彰顯式太陽能建筑因其環保節能功能,本身就帶有美學意義的要素,有其自身的功能美學,尤其是環保節能美學,也是將太陽能設備彰顯出來就是彰顯這種綠色文明之美。而隱入式則把太陽能有機地融入建筑物,達成協調和遮掩,包容于傳統的建筑美學之中,既得其功能又不破壞傳統美學。隨著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建筑材料、設計技術的發展,太陽能建筑的發展方向是零排放建筑,也就是完全擺脫了常規能源的限制,只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的建筑。
11 可再生能源創新理念
新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太陽能產業沒有既定模式可循,沒有任何借鑒和參考,如何發展?可再生能源企業推崇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是科學的創新方法論,創新的思維要靈活、遠大,創新的實踐要慎重、認真。 12 可再生能源產業信心
順天應時,得道多助。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能源的重要性無須贅述,在能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符合歷史和現實的要求,契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潮流,是能源危機的陰影下的一道希望的光亮。整個世界的目光逐漸聚集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應用上。從實踐上看,中國太陽能產業十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說明了該產業是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是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是符合能源發展潮流的。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也將步出困境,早日迎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可再生能源產業有信心,不僅是對能源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更是對社會發展和國家的需要和支持有信心,對自身的實力和行業前景有信心,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美好未來有信心。
13 可再生能源產業VS《中國可再生能源法》
我們對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使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既歡心鼓舞又倍感機遇與責任之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法》是產業信心激發器、科普傳播器、產業助動器和市場拉動器。
14 可再生能源產業回報社會:和諧為本關愛貧弱
企業是社會的分子,企業給社會帶來繁榮和活力,社會為企業提供環境和市場,就根本利益來說,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再生能源的出現是為了挽救人類瀕危的傳統能源,傳統能源已經是弱勢和貧瘠的了,可再生能源就是這種關愛貧弱能源的綠色使者,與此一脈相承的是,可再生能源企業也要關愛社會貧瘠群體。可再生能源企業要不斷向社會弱勢捐贈,為營造和諧社會貢獻力量,高度關注農村能源建設及環保工作,時刻關注老少邊窮地區能源建設。
15可再生能源愿景
?
依據常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為緩解國家能源安全的威脅,可再生能源產業要配合國家實現綠色能源替代戰略目標,完成可再生能源對常規能源全面替代,使人類社會邁入新的能源時代,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解除人類社會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的痼疾。以上就是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完全內涵,也是我們大勝憑德持續發展的道所在。作為可再生能源企業,我們要有這樣的認知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