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雞冠山為核心的龍門山系由于森林覆蓋率高、動植物資源豐富、冬季積雪期很長,深受戶外驢友青睞,因此也獲得了“東方阿爾卑斯”的美譽。
琉璃村就地處崇州、大邑、汶川交界的雞冠山鞍子河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1500米。這里不僅隱藏著一個古老的國度——傳說中的沙陀國,而且還是今年國網崇州市供電公司開展“包片進村”示范點。能去到這里采訪,讓人期待。11月21日,盡管天陰沉著臉,記者一行還是從崇州出發,目標直指那片充滿神奇的原始密林。
琉璃村的用電史
沿懷華大道繼續西行,向雞冠山方向,經懷遠古鎮,到雞冠山鄉,歷時大概五十分鐘。雞冠山鄉政府就位于雞冠山鞍子河場鎮,距市區45公里,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小鎮。簡單用過午餐,我們繼續向琉璃村進發。一路沿山向上攀行,鞍子河水則向下傾流,嘩嘩的水聲,仿若歡快的迎賓之曲。
山路的確很難走,坡陡彎急,且只有一個車身寬,到處是沙礫和飛石,左邊是山崖,右邊是山壁,下面是細小如練但卻湍急的河流。山勢漸陡,寒氣愈濃。
據了解,雖然雞冠山風景如畫,然而冬季到這里來的游客卻寥寥無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電力。“這里的電壓一直都很低。”我們的向導、文井江供電所所長彭加林給我們講了其中緣由。
琉璃村1983年以來一直由當地小水電供電,線路老化,設備陳舊,管理混亂,私拉亂接現象相當嚴重。再經過5.12大地震以及洪災、泥石流的摧殘,供電網絡更是雪上加霜。2013年初,鄉政府主動要求把琉璃村電網無償交付崇州供電公司。接收供區后,文井江供電所就架了8000米的絕緣線、換裝近百只新型電表,對一些安全隱患嚴重的破股線、老化不動的電表進行了臨時處理。
今年“包片進村”工作開展后,崇州供電公司又通過進村入戶實地調研,及時確定項目進行了電網改造,以解決當地百姓的用電難題。共新架100千伏安變壓器2臺,10千伏線路3公里,380伏和220伏低壓線路4公里。
雖說初冬的大山早已有了冷冬的凌寒,但絲毫沒有阻擋供電員工施工前進的腳步。一路上,我們還不時看到施工作業的電力工人以及翻越山嶺、向大山深處延伸開去的根根銀線。“目前,主體工程都已完工,將于月底全面結束。”彭加林說。
村民們的用電愁
車盤旋向上,公路兩邊全是滿滿的翠綠,香杉、銀杏、松樹等各色樹種均筆挺有序地呈現眼前,為美麗的鄉間公路搭建起一個天然屏障,那蔥郁森林所獨有的清新讓人很是清爽。當我還在盡情享受這段美妙的時光穿越,并且希望這條鄉間公路無盡延伸時,一塊掩映在綠樹青山中的平壩出現在我們面前。壩上有好些農家,青磚碧瓦,依山而建,眼前一下子開闊起來。
這便是琉璃村百多戶人家所在。琉璃村所在山上有上、中、下三個方圓千畝的大壩,四周層巒疊嶂,壩里阡陌交錯,雞犬相聞,沿水平線平緩延展的是由深到淺的蒼松翠柏。從地貌看,儼然像嵌在深山的一塊溫潤碧玉。
我們走進琉璃村1組的胥家林家。“琉璃村分上壩、中壩、下壩,全村6個組、108戶、395人。方圓23.5平方公里,電網是83年架設的老線路,有木電桿58根……”胥大爺是村是的老電管員,村里的情況他很是清楚,到現在都如數家珍。
“過去,沙陀國在這里建筑城郭,把這里當作世外桃源。”胥大爺說,跟外面的世界相比,近年來的琉璃村落后了,這么大的面積,才安了30和50千伏安的兩個小變壓器,加上地處偏遠,線路長,線徑小,破損嚴重,電壓很低。買了冰箱、電視,都用不起,晚上電燈就像南瓜花,亮度都不如蠟燭。去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為了吃個亮堂堂的年夜飯,還點了幾根蠟燭。
今年的“包片進村”低電壓治理工程讓胥大爺徹底告別低電壓的尷尬,他家里所有的電器,冰箱、電飯鍋、取暖器都能開始正常起來,亮堂堂的電燈,將胥大爺的新生活也照得燦爛起來。
胥大爺指著那一道道閃著銀色光芒的電線高興地說:“這下放心了,低電壓問題解決了,不用擔心孫兒寫作業時燈光暗傷害眼睛的事兒了!”
彭加林告訴記者,琉璃村在農忙和夏季負荷高峰時,電壓更低,電根本沒法用,群眾為用電發愁,供電所為管電頭痛,管片電工24小時駐村服務,錯開供電,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安排低電壓治理項目后,村上干部很積極,群眾也特別支持,線路通道清理、線路走徑等等,需要砍誰家的樹,村民主動就清理了,工程干得很順利,低電壓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發展中的農家樂
跳過溪流,穿過整齊的樹林,進入一開闊的山間平壩,抬頭看到樹木環繞中的一座大屋,這便是琉璃村4組廖文強家。大屋整體上呈U字型,依地勢而面東開敞,背后是高而直的樹木屏護,大氣質樸。“龍洞泉三文魚莊”幾個字赫然在墻,數了一下屋門,共10間房,兩角上是方方正正的廚房。大屋完全是由杉木建造,沒有油漆,沒有霉蛀,保持原色。
“海拔1500多米的琉璃壩,是養殖冷水紅鱒魚最佳的地方。”參觀完這座大屋,廖文強領我們去看他家的魚池,在溪流旁的林間,幾方水泥砌的池子,溪水清澈見底,一群群魚兒歡暢游動。
據廖文強介紹,他的農家樂能接待30多人,因為有“三文魚”、“生態豆花”、“蒸老臘肉”等特色菜品的推出,生意一直都不錯,今年“五·一”和“十·一”期間游客特別多,天天爆滿。
“我每年都會燒壞一些家用電器。”說起過去的用電情況,廖文強就來氣,他說,有時連機麻都拉不動,時不時引來游客的嘲諷、責備。
好在廖文強家低電壓的問題沒有讓他煩惱多久,今年,在他家不遠處就新建了一個全新的配電臺區。
談到現在的用電情況,廖文強很是滿意,“現在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都能用了,用電有什么問題,打個電話,50分鐘內就趕到,明年我還要進一步發展擴大經營規模……”聽見外面說得很熱鬧,廖文強的妻子從屋里出來,接著話茬兒:“現在可好了,電用著方便,也干凈,特別是把我們婦女們解放了,燒飯告別了木柴,我們也能和城里人一樣穿著白衣服下廚房了!”
描繪中的新藍圖
“電壓低,低電壓……低電壓就像‘頑疾’,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活和整個琉璃村的發展。”王世全是這里的老支書,說起用電情況,他對低電壓感觸至深。今年7月,供電所到村里檢測電壓,一些地方電壓只有160伏左右。
在村委會門前,王世全指著新改造的380伏線路,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低電壓治理后,村上變化可大了!如今我們村電壓穩,電量足,農用電機能啟動了。燈泡亮了,也很少停電,家家戶戶的電器派上了用場。特別是做飯,不用煙熏火燎燒木材,清一色用上電磁爐和電炒鍋,村更美了,山更綠了!”
王世全還透露,前不久,他就參與接待過來自瑞士和英國的專家,聽到他們贊譽琉璃壩是“東方阿爾卑斯”,明確表示要拿下琉璃村的整個區域,以建滑雪場項目為切入點,結合琉璃村沙陀國文化進行整體開發。“東方阿爾卑斯”的新藍圖讓他和村民們興奮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村民徐福良聽說這里要大開發心動了。這幾天,他一家家串門,和鄰居們一起討論聯合修建更大的農家樂。
期待中的新電力
如今,通往琉璃村的水泥路已經修好,沙陀國正逐漸向世人揭開神秘的面紗。當地村民們也想讓這個古老國度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于是他們開始了一系列開發與保護、生存與發展的探索之路。雞冠山鄉鄉長王曉宏告訴我們,早在10年前,他們就有把沙陀國重新開發推向世人的想法,只是苦于沒有資金,舉步維艱。
據了解,琉璃村全村395人,很多人為求生計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要想把沙陀國重新打造出來,沒有外來資金根本就不可能。王曉宏寄希望于外來的投資者進入山里,更希望供電公司建設好堅強可靠的電網,以最優厚的電力能源條件招商引資,以摘掉山里“發展緩慢”的帽子,為山鄉巨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山上,濃霧散盡,“沙陀王國”周圍的山巒露出線條清晰的輪廓,被秋色渲染成七彩拼板似的畫卷。山下,文井江供電所供電員工正在開展架線作業,將更高質量的電能送到大山深處。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當琉璃村的老百姓們紛紛拉亮自家的電燈時發現,燈光比以前更亮了,電視機不用穩壓器也能看了,電飯鍋、電磁爐可以同時用了……電壓質量好了,百姓們臉上笑了?。ㄠ嚦?陳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