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配電網智能化運維管控平臺建設中,圍繞提升設備狀態智能管控能力,提升運檢管理穿透分析能力的建設目標,國網浙江電力圍繞當前及今后配電網在公司總部、省、地、縣、班組兩級部署、五級應用的管理需求,著力提高對配電設備的狀態管控能力和運維管理的穿透分析能力,構建配網數據全覆蓋、過程全管控的信息化支撐體系。
該平臺融合了以電網資產模型為主的設備數據、以空間位置信息為主的圖形數據、以工作流程信息為主的業務數據、以實時狀態信息為主的監測數據,采用數據抽取及流式計算的方式,接入配網設備數據1700萬余條、圖形數據1.5億條、運檢業務數據4.5億條、配網公變采集數據45.6億條、配電線路在線監測數據4.1億條。以SG-CIM2.0模型為核心,結合PMS2.0的資產模型、GIS的空間模型、采集監測的量測模型,構建企業級運檢域統一模型。目前,平臺已完成21個子模塊、168個功能點的開發,實現從統計到清單,從清單到詳細的功能應用方式,并結合國網浙江電力的管理特點和應用需求,構建了“一圖”全數據融合的動態電網圖、“一景”配網運維檢修全景、“一報告”配網綜合智能診斷分析報告、“一表”配網指標管控表的特色功能。
該平臺實現了全業務數據信息的高度集成,形成了一鍵式綜合分析應用,解決系統數據來源多、數據集成復雜、分析內容不全面、綜合分析不到位、分析維度不全面等狀態分析問題。實現對業務過程中的過程、位置、工作、痕跡狀態的實時管控,解決流程狀態不明確,人員位置不清楚、工作反饋不及時、工作痕跡不記錄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平臺還實現了分層催督辦的穿透式管理,及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及建議。
近年來,國網浙江電力堅持履行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在配電自動化、配網信息化建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進展。杭州、寧波、溫州、麗水、嘉興、紹興等6家單位的配電自動化建設通過了實用化驗收;累計安裝智能公變監測終端27萬余臺,覆蓋率達到100%;在全省農村地區累計安裝架空線路在線監測裝置6萬余套,覆蓋10千伏線路1.7萬條,覆蓋率達70%;在農村加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監測裝置23萬余臺。
下一步,國網浙江電力將進一步完善開發平臺功能,加強配網縱向管控的穿透力。同時,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選取5家地縣公司開展試點上線應用,在明年6月全面實現省、地、縣、班組的全面應用。 來源:環球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