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容量為20兆瓦,由江蘇阿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溧陽新暉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運營,中利科技集團投資1.6億元于2015年7月份開工建設。該項目選址利用了原經濟效益不高,環境破壞嚴重因而廢棄的荒山采石場地塊,背靠山勢,南面大河。
為了保護青山綠水,提高土地利用率,中利科技集團與新暉光伏發電公司、江蘇阿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與地方政府部門聯系溝通,商討出了“農光互補”的荒山綜合開發模式。由阿宇生態農業公司負責對當地地塊進行平整、松土及土質改良;由新暉公司在地塊上進行電站建設。阿宇生態農業公司在建成的光伏組件前后排之間空隙內以及光伏組件下方采用間種、套種的方式,種植茶葉、蔬菜、菌菇等特種農產品,上方的光伏電站通過吸收沒有遮擋的陽光熱量來發電。這種開發模式融現代化科技與傳統農業于一體,將成為江南水鄉一個新興的旅游景點,同時也將成為青少年學習和了解太陽能科技的教育示范基地,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
據了解,“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建成后,所發的電將通過并網模式大部分銷售給國家電網。預估年發電量約為2100萬度,發電過程中沒有任何污染,相當于每年減少消耗標準煤6455.14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約64.55噸、二氧化碳約16783.37噸、二氧化硫約142.01噸。
溧陽市供電公司早在今年6月便與當地政府部門、光伏企業建立了三方聯絡機制,多渠道獲取信息,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光伏產業。該公司從電站規劃、接入方案設計、建設過程的指導、電站設備的檢測及驗收等多方面加強管理,為此項目并入電網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服務和一切便利條件。這座綠色、低碳、環保的“農光互補”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將于年內建成并網發電。
據悉,近兩年來,江蘇常州地區光伏電站建設不僅規模與日俱增,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綜合開發模式也越來越豐富。在充分利用太陽能這一天然能源的同時,漁業、農業等產業也得到了發展。 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