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近期出臺的政策有效銜接了年初發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當前階段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明確了配電網近、中、遠期發展目標。

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離不開配電網建設。配電網連接著千家萬戶,是電力供應的“最后一公里”,其運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供電質量。
8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發布的《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時隔1周,8月13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深入推進配電網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近期出臺的政策有效銜接了年初發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當前階段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明確了配電網近、中、遠期發展目標。
更加彰顯系統性和全面性
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對配電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要求配電網具備更強的承載力,以適應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等新主體和新業態的接入需求。
“隨著分布式新能源的規模化接入,配電網需要具備更強的承載力和靈活性,以適應新能源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配網規劃中心主任羅金山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電力系統具有‘雙高’特性,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導致系統調控難度增大,對電源的主動支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配電網還應滿足人民群眾對供電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的需求,新型用能形式和新業態的出現,要求配電網在技術、管理和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以實現與多元主體的靈活互動。”
“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行動方案》提出了系列行動計劃,將有助于提升配電網的供電能力、抗災能力和承載能力,確保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同時,通過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配電網標準體系,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此外,配電網的智能化升級,如智能微電網的建設,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羅金山表示。
博眾智合能源轉型中國電力項目主任尹明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行動方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提出了多方面標準體系建設任務,以破解標準體系缺失和不完備問題:包括提升新型主體涉網性能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安全可靠的配電網標準體系等。“這些標準對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各環節本身、各環節之間互動以及相關裝置裝備、設備制造都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談及《行動方案》對配電網發展的意義,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事業部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靳丹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行動方案》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行動指南,也明確了配電網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甘肅風光資源豐富,甘肅電網是西北電網“總樞紐”、西電東送“主通道”、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重基地”,在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加快推動西北電網轉型發展中使命重大。《行動方案》中提到的針對分布式新能源的配電網建設,將有助于提高甘肅省配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促進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截至今年7月,甘肅總裝機容量超過92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5798萬千瓦,占比62.64%;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省發電量的36.9%。
因地制宜開展配電網建設
《實施方案》指出,圍繞供電能力、抗災能力和承載能力提升,結合各地實際,重點推進“四個一批”建設改造任務:一是加快推動一批供電薄弱區域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二是針對性實施一批防災抗災能力提升項目;三是建設一批滿足新型主體接入的項目;四是創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項目。

在天津薊州,國網天津薊州公司以配電網高承載力為核心目標,在塔院村利用協同控制設備串聯起微電網“神經網絡”,向下互聯源網荷儲充多元設備,向上協同輔助一體化平臺智能決策,通過對可調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新能源跨時空互濟、區域自平衡能力,可調負荷同比增長30%,電網運行更加安全穩定。
國網浙江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何英靜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面向未來,國網浙江經研院將協調政府主管部門、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等建立溝通機制,科學統籌制定新增電源裝機規模、結構、布局和建設時序,加強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強化規劃方案安全穩定和供電充裕性的系統性論證,提升規劃方案的適應性與安全性。“未來我們將完善浙江特高壓交流主網架,優化500千伏網架,實現區域內各500千伏供區間電力余缺互濟。結合交流網架承載能力的提升,加快特高壓柔性直流建設,提高西部沙戈荒能源基地電力安全入浙能力。”
靳丹表示,國網甘肅電力將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是超前謀劃“十五五”電網發展,圍繞大基地組網、大電網穩定運行、用電負荷安全保供等專題深化電網發展格局研究,爭取河西走廊北通道相關的750千伏項目、庫木塔格等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納入國家電力規劃;二是加快隴電外送工程建設,加強南部電網主網架結構,“十四五”末特高壓線路達到3條,750千伏聯絡線達到23條,加快西北區域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建設;三是高效推進甘肅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建設,全力做好“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
企業也有相關解決方案,四川航電微能源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在民航板塊,率先采用“光伏+儲能+飛機特種電源+充電樁+交直流微電網”的方案,有效解決了機場“油改電”帶來的配電網與新增用電負荷不匹配的難題,實現用油用氣設備的電動化,為機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配電網建設中,一些地區通過創新實踐,因地制宜開展現代智慧配電網示范建設,試點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技術,為推動分布式新能源消納、邊遠地區供電等場景下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然而,在踐行配電網行動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如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標準不健全、局部地區建設環境復雜等問題。部分地區在配電網改造升級過程中,面臨設備更新換代、技術人才培養等挑戰。”羅金山表示。
構建安全可靠配電網
《實施方案》指出,緊密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求,加快推動一批配電網建設改造任務,補齊配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和應對極端災害能力短板,提升配電網智能化水平,滿足分布式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大規模發展要求;加強配電網規劃統籌,強化全過程管理,全面提升配電網服務保障能力;制修訂一批配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設備接入標準,持續提升配電網運營效益;建立配電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科學評估配電網發展情況。經過3年努力,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電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有效支撐。
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要發揮好全鏈條各個環節作用,各司其職、高效協同。金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尤明楊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電網側要多層協同,加快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實現新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提高配電網承載能力,促進新能源和新型負荷靈活互動,全鏈條源網荷儲協同,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目標。
在羅金山看來,為進一步落實“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首先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其次,完善政策環境,出臺更多支持配電網建設和改造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配電網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最后,還要強化跨專業、跨部門的協調合作,形成推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通過這些措施,‘確保配電網建設行動’的有效實施,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堅實基礎。”
尹明認為,在電網側,自上而下的集中式電力配置方式與自下而上的分布式配置方式將更加協調,輸電與配電兩個平臺功能劃分更加清晰,配電網差異化發展趨勢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