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個小時的車程被縮短至20分鐘。首條由深圳至珠海的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跨海跨城空中航線成功首飛,往返飛行超過100公里。而支撐這款航空器實現長距離飛行的正是由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神電池”)研發生產的,具有長壽命和寬溫域適應能力的高比能電池。
力神電池成立于1997年,是國內最早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發與制造的企業之一。力神電池曾位居國內動力電池裝機排名前十,也是中國首批參與供應儲能電池的核心企業之一。但是近些年,相比其他動力電池企業,市場規模逐步下滑。
作為老牌電池企業,早在2004年力神電池就開始籌劃上市,但其上市之路并不順暢,三次沖刺上市均未通過。
2020年,中國電科與中國誠通簽訂力神電池股權重組及劃轉協議,中國電科將持有的力神電池全部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誠通。2020年11月,中國誠通正式入主成為力神電池的大股東。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布局新能源產業的總體部署,中國誠通成為力神電池第一大股東后,通過深化改革等綜合舉措,力神電池呈現新景象。中國誠通對力神電池的相關資產進行了重新整合并進行資本運作。
2022年1月28日,力神電池宣布完成動力電池首輪融資的增資認購協議簽署,融資完成后動力板塊整體估值近200億元。
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不斷增加,力神電池也在持續擴張產能。目前,力神電池已投建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規劃動力電池產能84GWh。
根據動力電池和消費電池業務在行業周期、技術儲備、市場地位等方面的不同,中國誠通及時對力神電池進行業務重組,形成了動力(含儲能)、消費兩大業務平臺,明確發展規劃和資本運作路徑。

力神電池總部
今年以來,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近日,財聯社走進力神電池,探尋新能源“國家隊”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并在行業內卷下突圍。
“深度參與低空經濟賽道”
去年年底以來,低空經濟賽道呈現火熱態勢,力神電池憑借27年的電池研發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進行了全面布局。

走進力神電池展廳,這款長方形、淺藍色,支撐深圳至珠海的eVTOL的電池顯得尤為耀眼。
相較于電動汽車,eVTOL對電池安全要求更高。據悉,安全性能上,力神電池eVTOL電池全部通過了過充、強制放電、短路、擠壓、熱箱(130℃)等安全檢測。
力神電池已研發量產應用于eVTOL的325Wh/kg 高比能軟包鋰離子電池,采用先進電池材料技術,1C充放電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以上。
不只是eVTOL,力神電池還在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進行高性能電池產品布局。
力神電池總經理助理毛大偉向財聯社透露,力神電池在低空經濟領域正在深度參與,目前和國內主流的無人機企業正在積極合作。
進入低空經濟賽道只是力神電池布局的一個縮影。目前力神的動力電池和消費電池業務已經完成分拆,實現獨立快速發展。
“力神電池的動力產品主要應用場景是在乘用車、商用車以及儲能領域,目前國內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東風汽車、賽力斯、吉利和五菱。”毛大偉向財聯社透露。
中國動力電池“出海”成為不少企業利潤的新增長點。在出口方面,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4年1月份至5月份,中國動力電池累計出口量為46.9GWh,同比增長2.9%。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將達到4.8TWh,遠超當前全球供給能力。海外市場的需求也給力神電池等中國企業帶來機遇。
毛大偉介紹,力神電池近幾年也在開拓歐美市場,尤其是德國市場,今年1-5月訂單總量大幅增加。
產融協同和產業鏈協作
作為央企“新能源”國家隊,力神電池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國誠通給予的資本賦能。
在資本支持方面。中國誠通綜合運用基金投資、股權管理、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產業培育等豐富工具,促進集團內外部與力神電池的產融協同和產業鏈協作。
2022年1月,力神電池動力板塊完成首輪募資59億元,引入國調基金、農銀投資等9家投資人。2023年8月,完成B輪融資,引入南網儲能等具備戰略協同效應的重要投資人。
“誠通基金為力神帶來的不僅是資金,而且在上下游產業鏈方面更是給予了深度賦能。”毛大偉說。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中國誠通所屬基金的重點投資方向。目前已經投資長遠鋰科、中材鋰膜、天津力神、廣汽埃安、特來電等,累計投入近400億元形成覆蓋新能源電池材料、電池制造、整車及應用領域的全產業布局。
實際上,力神電池也是中國誠通在產業鏈投資當中的核心環節,在鋰電新能源領域,誠通基金先后投資了鋰電池上游原材料領域、下游鋰電池需求領域,力神做為中間環節,很好地起到誠通基金產業鏈投資產業的協同作用。

2024年3月,力神電池“高一致性鋰離子電池制造新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
“力神電池同時也是中央企業新能源領域中的一個中間環節。公司借助中國誠通的力量,未來希望在中央企業中加大戰略合作的同時,加大企業之間相互的投資實現協同發展。”毛大偉說。
“行業內卷嚴重,質量不穩定實力不足企業承壓,未來將大量清退。”毛大偉對財聯社坦言,目前市場投資熱度已經過去,需求的增長逐漸增多。未來2-3年,隨著行業洗牌,產能慢慢釋放,行業會進入一個比較良性的狀態。當前要做的就是做好技術的積累和儲備,把產品打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