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站110千伏永西Ⅰ線126……電流值超出大負荷告警閾值。”7月23日19時13分,國網忻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220千伏永安操作隊副隊長王瑞弘的手機收到一條警示信息,隨后,他立刻帶上紅外測溫儀,和同事張澤峰一起趕赴現場查看。
這條警示信息是國網忻州供電公司創新性應用RPA軟件和帆軟大數據分析工具,提示變電運維人員實施紅外測溫工作的嘗試。
夏季用電負荷持續高位運行,無疑為國網供電公司的變電運維人員帶來了考驗。
長期以來,紅外測溫是發現變電設備發熱隱患的重要手段,因無法準確判斷大負荷發生時間,只能靠運維人員結合歷史負荷數據及季節、氣候特點,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分析預判,存在時效性不夠、針對性不強等特點,不能精準反映設備運行工況等問題。
鑒于此,國網忻州供電公司聚焦電網數字化轉型,加強科技創新,深化數據融合,推動傳統運維模式向數字化運維模式轉變。
該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聯合信通公司大數據中心,創新鋪路、技術攻關,歷經嚴謹設計與多輪實驗,通過提取間隔電流實時值,與設定閾值進行對比,當實時電流大于電流閾值且超過設定時間時,國網忻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國網山西電力”短信息平臺向值班人員發送提示信息。值班人員即刻開展紅外線跟蹤測溫,針對性更強,精準度更高。
在110千伏永西Ⅰ線126間隔處,張澤峰和王瑞弘對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隔離開關等部位進行了測溫,設備顯示運行正常。
“依托提示信息,我們在大負荷情況下開展測溫的及時性、主動性大大增強。通過‘智慧測溫’系統,我們能及時發現線路問題和隱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張澤峰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入夏以來,國網忻州供電公司依托“智慧測溫”系統,累計開展220千伏變電站精準測溫80余次,在保障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同時,組織市縣兩級黨員干部下沉一線,主動幫助企業排查并消除用電隱患170處,解決問題57項,筑牢了迎峰度夏的“保護網”。
這條警示信息是國網忻州供電公司創新性應用RPA軟件和帆軟大數據分析工具,提示變電運維人員實施紅外測溫工作的嘗試。
夏季用電負荷持續高位運行,無疑為國網供電公司的變電運維人員帶來了考驗。
長期以來,紅外測溫是發現變電設備發熱隱患的重要手段,因無法準確判斷大負荷發生時間,只能靠運維人員結合歷史負荷數據及季節、氣候特點,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分析預判,存在時效性不夠、針對性不強等特點,不能精準反映設備運行工況等問題。
鑒于此,國網忻州供電公司聚焦電網數字化轉型,加強科技創新,深化數據融合,推動傳統運維模式向數字化運維模式轉變。
該公司變電運維中心聯合信通公司大數據中心,創新鋪路、技術攻關,歷經嚴謹設計與多輪實驗,通過提取間隔電流實時值,與設定閾值進行對比,當實時電流大于電流閾值且超過設定時間時,國網忻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國網山西電力”短信息平臺向值班人員發送提示信息。值班人員即刻開展紅外線跟蹤測溫,針對性更強,精準度更高。
在110千伏永西Ⅰ線126間隔處,張澤峰和王瑞弘對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隔離開關等部位進行了測溫,設備顯示運行正常。
“依托提示信息,我們在大負荷情況下開展測溫的及時性、主動性大大增強。通過‘智慧測溫’系統,我們能及時發現線路問題和隱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張澤峰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入夏以來,國網忻州供電公司依托“智慧測溫”系統,累計開展220千伏變電站精準測溫80余次,在保障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同時,組織市縣兩級黨員干部下沉一線,主動幫助企業排查并消除用電隱患170處,解決問題57項,筑牢了迎峰度夏的“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