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10年過去,2004年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各種桌面應用軟件興起,網民數量接近一億。網絡不僅帶給人們閑暇時的娛樂,還已滲入社會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乘著時代東風,內蒙古電力信息專業開啟了快速發展的20年。回眸20載,仿佛看到孩童蹣跚學步逐漸長成為青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赤子•藍圖初繪
2004年,伴隨電力體制改革,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電力公司”)成立信通中心。同年,公司廣域網二期建設完成,建成全國電力行業內第一個IP網絡,使用千兆Ethernet網絡技術,告別了2兆 ATM低速網絡,為信通中心、資調中心、企業協會等多家單位開展網上辦公提供了條件。廣域網形成以呼和浩特、包頭為主干,多家電業局為二級節點的立體架構,覆蓋全系統各部門、各管理崗位和生產班組,全面建成上下聯通,高速、可靠的企業內聯網,實現了內蒙古電力公司與各基層單位的信息互聯互通,為公司建設大集中的業務系統提供了網絡條件。
為滿足迅速增長的數據存儲和數據安全可靠性需求,在傳輸網絡建設的同時,存儲網絡建設、應用系統建設、備份系統建設、安全體系建設齊頭并進,生產經營效率大幅提高,為日后數據中心、容災系統和網絡安全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電力公司信息化建設也踏著時代浪潮飛速發展,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完善業務系統功能、深化業務應用、強化網絡服務。
“在大集中的業務系統建成之前,公司各級單位使用的是不同的系統,可謂五花八門,系統之間無法互聯共通,且操作繁復,造成電費回收緩慢、業務協同不暢、維護管理難度大。”
大集中的業務系統建成后,各級單位使用同一業務系統,實現了核心關鍵業務的集中部署,統一了系統內部管理模式及業務流程。在生產管理領域,建設自下而上集中統一的一體化安全生產管理平臺,實現安全生產工作的分層管理、垂直監督,保證安全生產管理可控在控。在營銷收費銀行聯網建設方面,與自治區政府、十余家銀行、三大運營商聯網,實現了政府一卡通代收電費、電費集中抄表和電費短信通知等電子業務;與8家供電單位實現營銷收費系統切割,促進了內蒙古電力公司銀電交易平臺建設,極大加快了電費的回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了公司營銷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電力公司不斷強化信息系統運行及管理,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提升信息管理運維水平。2007年,將信息標準化作業流程固化在信息通信管理子系統中,首次實現信息專業運行、管理、維護工作的閉環管理,使每個管理維護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在萬眾期待中開幕,信通全員興奮之余輪流在崗值班值守,從此也開啟了信息專業重大活動節日保電的慣例,全面建立起內蒙古電力公司信息專業運行值班體系并常態化執行,有效保障了系統運行和服務質量。
總角•蓬勃生長
邁入“十二五”,公司信息系統向多業務、大集中、高可靠發展,信息化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緊鑼密鼓開工建設,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蒙電“打工人三件套”就是在這一時期“橫空出世”。第一件——協同辦公平臺,它實現了跨單位、跨領域業務協同和信息系統單點登錄集成,提升了綜合類業務的集中管控;第二件——管理MIS系統,包括生產MIS、營銷MIS、信通MIS在內的一批系統為規范、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三件則是ERP系統,通過對于人財物等數據的一體化管控,推動公司集約化、專業化、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此外,今天所說的“營銷2.0”系統的前身——營銷管理系統也是這一時期的建設成果,它促進了公司業務緊密銜接和高效協同,初步達到資源集約管控和高效利用。“十二五”期間,公司信息化綜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有效的數據存儲、災備和數據共享機制。形成了數據存儲同步體系,極大提高數據存儲性能,通過數據中心、企業門戶、容災系統建設實現了企業數據資源的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有力支撐公司運營模式變革、管理模式創新和核心業務穩定。
“管理模式被逐漸嵌入到信息化項目建設中,一個項目背后往往反映了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例如GIS系統建設反映出信息系統從服務經營管理向輔助生產業務延伸,一體化平臺建設則象征著信息系統的作用從單純的業務系統向輔助決策跨越,數據價值開始顯現。”一位參加工作20余年的信息系統建設者說。
舞象•拔節抽穗
經過十年集中統一的信息化建設積淀,內蒙古電力信息化建設及綜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公司面積2100平米的機房全部投入使用,部署信息網絡設備984臺,在運系統80余個,注冊客戶達到44625人,平均在線客戶數3298人每秒,開展38項應用系統建設,云平臺、地理信息平臺、數據中心等基礎平臺建設如火如荼,為公司數字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有效支撐了內蒙古電力公司“十三五”戰略的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電力公司全面實施了基于大集中模式的營銷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構建完成了 5 大系統共 24 項應用功能,包括營銷基礎業務系統、計量采控系統、運營管控系統、95598客戶服務系統和全方位服務系統,業務覆蓋營銷各職能口和基層單位,形成了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精準服務”的智能化營銷信息平臺。系統日常在線客戶使用近萬人,管理用電客戶近千萬,微信客戶近百萬,采集設備接入近 20 萬,集抄覆蓋率達 70%,全面支撐了“大營銷”“大服務”“大市場”體系建設,極大提升了營銷管理服務水平。
經過數年努力,“十三五”收官時,ERP系統建設已全面覆蓋人資、財務、物資、項目、設備5 大基礎模塊,預算、基建輔助、項目儲備3大功能模塊,構建起覆蓋完整、管控有力、業務協同的平臺體系,實現ERP使用客戶7018 人,內蒙古電力公司人、財、物統一管理,推動公司財務和各專業管理水平穩步提升,企業價值進一步彰顯。
弱冠•轉型發展
隨著我國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不斷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數字電力發展已成為推動能源電力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內蒙古電力公司信息化發展面臨從信息化向數字化階段邁進的突出挑戰。
進入“十四五”,公司全力推動數字技術與電力技術深度融合,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隨著部署在蒙電“云平臺”的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正式上線投運,內蒙古電力公司全面開啟從傳統信息系統向基于云平臺的數字應用轉型。蒙電“云平臺”讓大量無人機和直升機回傳的圖像和視頻存儲在“云”端,按需取用,大幅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借助蒙電“云平臺”充分應用移動運檢技術,建設“蒙電運檢助手”,實現基層員工“全覆蓋”和“一指化、就地化”辦公,提升供電可靠性。云平臺的建設有效推動了資源動態調用,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了核心基礎底座。
作為電網營銷業務與數字化技術深度創新融合的載體,備受期待的“營銷2.0”系統也即將“上云”。升級后的營銷系統結合“云大物移智鏈”先進技術,重構此前的營銷業務體系和系統架構。對內建立“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運營管理支撐體系,匯聚全渠道全業態客戶信息,結合客戶屬性、標簽等畫出“客戶畫像”,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洞察、精準服務。在業擴報裝、用電檢查等環節設計新型業務需求洞察與服務響應的交互觸點和數據埋點,為公司產融業務提供統一渠道入口和業態空間,助力新業態拓展、市場運作和營收提升。對外打造“便捷貼心、服務高效、智慧互動、靈活主動”的客戶服務新模式。“營銷2.0”建成運行后將實現全方位“服務升級”,助力內蒙古電力公司打造一流的運營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生態共享能力。
“十四五”以來,蒙電信息系統建設者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內蒙古電力公司國企改革和數字化轉型決策部署,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打造現代供電服務體系。多元化的營銷渠道和個性化的服務方式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蒙速辦”APP、“蒙電e家”APP、網站、公眾號等多種線上辦電渠道讓“足不出戶,輕松辦電”的新型服務模式走進千家萬戶,把“最多跑一次”變為“一次不用跑”。全面開啟“數智化辦電”新時代,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客戶的用電習慣和需求,從而提供定制化的用電套餐和優惠活動,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用電建議,幫助其優化用電結構,降低用電成本。一系列舉措實現“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的供電服務,不斷提升客戶電力獲得感和滿意度。
時光走過20年,蒙電人肩負電力信息專業發展的責任探索前行,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匯聚成通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光明前路。“很榮幸參與到信息系統的建設當中,見證信息專業從電網的輔助力量逐漸成長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能為內蒙古電力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光榮。”這是一位蒙電信息系統建設者的心聲,也是眾多蒙電信息系統建設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