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大風車”隨風轉動,源源不斷產生清潔“綠電”;屋頂上,成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耀著;江面上,市民乘坐純電動游輪觀賞閩江夜景……在福州,處處可見電力助力“雙碳”落地的生動圖景。
綠色一直是福州的鮮明底色。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引導全社會節能減排,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書寫美麗榕城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打造堅強電網 保障清潔能源消納
坐船從福清市興化灣碼頭出海,放眼望去,只見一臺臺百米高的風電機組在海域整齊列陣,直徑百余米的風機葉輪迎風轉動,把強勁的海風轉換為一度度清潔電能。
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福建省海域“狹管效應”明顯,海上風力資源優越。面對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福州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持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大量新能源接入電網,也對電網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為此,供電公司持續優化電網布局,不斷加快清潔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將清潔能源輸送至千家萬戶。
今年2月4日,我國跨海距離最長的架空輸電線路——220千伏赤厝至華塘線路工程在福州順利投產送電。該線路也是福州電網與東南清潔能源大樞紐的聯絡通道,建成投產后大大提高海上風電送出能力。“工程預計每年可為福州南部輸送電量約25億度,相當于可為24萬戶家庭提供一整年的電量。”該工程項目經理楊彬說。
除了海上風電輸送,城市分布式光伏消納,也是高標準推進福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必答題。
在福州市,光伏并網的紅利正惠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僅在閩侯縣,就完成光伏項目并網1016戶,總容量約120兆瓦。其中,東南汽車城已完成光伏項目并網17戶,總裝機容量約2.7萬千瓦,全年預計可節省用電量約2970萬度,在有效降低園區企業用電成本的同時,還為企業創造新的經濟利益,有力推動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多領域發力 推進電能替代
站在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的茶山上,滿目的茶樹郁郁蔥蔥。西蘭鄉是七境茶的原產地,當地所產七境茶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享有盛譽。
為壯大七境茶產業,當地大力推進制茶工藝換代升級,傳統的炒茶制茶工藝轉型升級成電炒茶、電制茶。
不僅僅是茶產業,在工(農)業生產制造、交通、家庭電氣化等重點領域,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愈來愈大。
馬路上,綠牌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常見。“以滿足客戶充電需求為導向,我們聚焦高速服務區、公交專用站、旅游景點、居民小區等各類場景,持續完善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布局,服務市民綠色出行。”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營銷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將視線延伸至河道,交通電氣化、清潔化的實踐從陸路拓展到水路。近年來,閩江碼頭通過電能替代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減少了游船燃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逐漸告別“油氣聲”污染,讓游客享受寧靜、安詳、溫馨環境,助力閩江夜游碼頭成為節能示范碼頭。為更好服務碼頭綠色用能,當地電力部門組建碼頭綠色用能服務小組,主動做好客戶用電報裝服務,助力完善岸邊充電設施,保證新能源客船隨到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