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近年來,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的回信精神,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為我省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上提交了優異答卷。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省地礦局扛起“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職責使命,積極融入服務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加快促進和推動我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新進展、達到新成效、實現新突破。承擔我省大量地質勘查項目,在煤炭、煤層氣、油頁巖、新能源等礦產資源勘查領域實現了多項重大找礦突破,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服務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質找礦工作,出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全省地質工作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助力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我省出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從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推進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建功立業。同時,2020年5月,黑龍江省完成了地礦系統的改革工作,原地礦局、原有色局、原煤田局“三局”合并成立新的省地質礦產局,形成“一局、一院、二十個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基本格局。新成立的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技術力量更加集中,資源配置更加有效,業務范圍得到擴大,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地質找礦作用更加凸顯,為我省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奠定良好基礎。
黑龍江省地處古亞洲洋和瀕太平洋這兩大成礦域,成礦地質條件優越,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賦予了龍江維護好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十足底氣。為實現地質勘查工作高質量發展,省地礦局在以往“質量建設年”和“質量成果年”的基礎上,接續開展“質量提升年”建設工作。以“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己任,發揚“三光榮”傳統、“四特別”精神,緊緊圍繞將我省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打造成萬億級產業集群這一目標,以“明確找礦方向引導突破、聚焦主攻礦種重點突破、夯實立項基礎支撐突破、提升項目質量保障突破、科技創新助攻突破”為核心,以“責任下移要落實落靠、精審精查要執行到位、專家綁定要精準高效、監督檢查要持續強化”為抓手,凝心聚力、心無旁騖、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為全省礦業經濟大發展提供急需、優質、充足的礦產資源保障。
自2023年以來,在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過程中,省地礦局聚焦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強化管理、規范運行、主動服務,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戰略性礦產勘查力度,地質工作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發現了一大批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價值的找礦線索和礦產地。截至目前,2023年實施的勘查項目預估提交金5.5噸、銀236.9噸、銅25萬噸、鉬9.5萬噸、煤炭2億噸、石墨3200萬噸,鈾、金等戰略性礦產找礦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傳承地質精神
服務社會民生
近年來,省地礦局在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民生領域建設等方面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
2023年以來,省地礦局創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務領域。積極參與第三次土壤普查,整合了資源,形成了合力;從傳統礦產檢測向其他新領域進軍,逐步拓展新客戶,擴大市場份額;突破測繪專業局限,以點拓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礦山生態修復、土地復墾、耕地土壤剝離等多個新領域延伸觸角;向遼寧、吉林、內蒙古、西藏、新疆、廣東等多個省份拓展市場,多點培育經濟增長點;瞄準海外市場,創造“走出去”機會,已與新西蘭、俄羅斯礦業權人達成初步勘查合作意向。
2023年夏季汛情的危急時刻,汛期巡查預警空前重要。省地礦局高度重視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助力防汛工作。主動為多地市提供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償服務,共組織專家531人次,巡查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746點次,在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范監測、防治宣傳以及應急調查與處置等方面提供了設備、技術、人力支持,全方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保障服務。由于監測、預警、避險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受災群眾的廣泛贊許。
圍繞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保護,于2023年12月建成黑龍江省首個自然資源部創新平臺“大興安嶺漠河凍土與寒區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努力支撐構筑北方生態環境保護屏障。以東北高寒地區多年凍土為觀測對象,深入研究大興安嶺森林沼澤區自然資源要素關系、生態環境效應影響、碳匯功能調控機制,以及防災減災對策措施,加快推動地球系統科學和冰凍圈科學的理論融合和對俄國際合作,豐富了我國的戰略科學數據資源儲備,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貢獻地質科技力量。
踐行初心使命
強化責任擔當
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手握一把地質錘,在山海間敲出金色回響……龍江地礦人大力弘揚地質工作優良傳統,繼承“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地質“三光榮”傳統和“四特別”精神,努力踐行為國家找大礦、找好礦的初心使命。在野外工作中,面對隨時發生的地質災害、天氣變化等一系列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叢林山險、茅草荊棘、泥濘沙灘、風餐露宿、汗雨交融、冰天雪地、熱氣“蒸烤”,常年奮斗在野外一線。在地質找礦中,注重野外地質現象觀察描述,保證一手資料的真實可靠。抓住每個地質現象開展深入研究,通過查閱文獻和書籍,提高業務能力與理論水平,通過綜合技術方法的應用,將物化探資料進行反復對比研究,拓展找礦空間,為開展進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依據。在施工中,堅持質量第一原則,各項工程質量必須達到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對野外形成的各類原始資料進行自檢、互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不斷提高質量意識,形成一種人人講質量,人人管質量的良好工作氛圍。
龍江大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下一步,省地礦局將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契機,勇擔“嚴守資源安全底線”歷史責任,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積極履職盡責,強化責任擔當,力爭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