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月29日電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各行各業開足馬力生產經營,經濟社會彰顯強大生機活力。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較去年增長超5800億千瓦時,有力支撐了國內生產總值5.2%的增速,有效滿足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用電需求,印證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升向好底氣足。
全社會用電量逐步回暖,分季度節節攀升。2023年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用電量同比增長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1.1個百分點,電力消費增速穩中有升。二季度,宏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增長動能逐漸恢復,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用電量同比增長6.4%,較上年加快5.6個百分點。三季度,經濟市場活躍度提升,實體經濟景氣度改善,多個領域、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用電量同比增長6.6%,較二季度繼續回升。四季度,宏觀經濟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1.0%,2023年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10月、11月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8.4%、11.6%,全年電力消費增速保持“前低后高”上升趨勢,與宏觀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相互呼應。
服務業欣欣向榮,用電量增速破兩位數。2023年,服務業快速恢復,增加值同比增長5.8%,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第三產業用電量也隨之快速回升,2023年同比增長12.2%,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約2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第三產業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比重首次突破18%。一方面,從年初淄博到歲末哈爾濱,積壓了三年的旅游需求集中釋放,文化、體育和旅游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了消費新潛力。以零售、住宿、餐飲等為代表的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支撐了第三產業用電量快速增長。如,2023年南方五省區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均超過18%,住宿和餐飲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5%。另一方面,隨著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充換電、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等新型消費加快培養,成為拉動各地電力消費增長的新動力。如,2023年全國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超70%,云南、海南和廣西更是高達99.4%、92.5%和80.9%;1—11月全國互聯網數據服務同比增長超過26%。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用電量增長強勁。2023年,工業生產穩步回升,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5%,較上年增長超3700億千瓦時,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約4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工業仍是拉動電力消費增長的主要來源。其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制造業全力恢復,2023年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4%,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如浙江省制造業31個細分行業中29個用電量同比實現正增長。特別是隨著新型工業化推進,制造業呈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新動能不斷壯大,新興產業用電需求大幅攀升。2023年,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機組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0%、30.3%和28.7%,拉動1—11月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和風能原動設備制造用電量分別增長73.2%、36.1%和24.1%。分地區看,2023年浙江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0.9%,南方五省區同比增長45%,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現代農業加快建設,用電量連續四年高速增長。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近年來一產用電量呈現出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在農村電網不斷鞏固提升的支持下,播種機、耕地機、智能灌溉、農產品機械加工裝備等農業電動生產工具大規模推廣普及,農業領域電能替代深入推進,帶動農業農村電氣化水平加速提升。2020—2022年三年,農業領域替代電量約86億千瓦時,占一產新增用電量的20%以上,拉動一產用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自2020年以來,我國一產用電量同比增速連續4年超過10%,2023年同比增長達11.5%,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近5個百分點,進一步反映出我國建設農業強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果,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動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