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指導意見》提出,將從設備全生命周期角度考慮風電、光伏設備退役問題,推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同時將結合產業發展階段,進行區域統籌,加快培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將引導生產制造企業以輕量化、易拆解、易運輸、易回收為目標,在產品設計生產階段進行綠色設計。同時,將建立健全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督促指導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依法承擔退役新能源設備處理責任,督促指導發電企業及時做好周邊生態環境修復,提升報廢資產處理效率,優化國有退役風電、光伏設備處理處置制度。另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將完善設備回收體系、強化資源再生利用能力、穩妥推進設備再制造、規范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等。
不僅如此,《指導意見》針對2025年和2030年分別提出了工作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立集中式風電場、光伏發電站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進一步完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相關標準規范,同時突破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到2030年,風電、光伏設備全流程循環利用技術體系將基本成熟,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更加健全,形成一批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
●● 市場起步摸索前行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大批量投入應用,而隨著產業加快升級和設備更新換代,新能源設備將面臨批量退役問題。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指出,退役新能源設備屬于新型固體廢棄物,退役風電設備體積大、材料復雜,退役光伏設備具有較高資源價值,但目前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退役設備處置責任不明確,專業化回收利用企業較少、商業模式不成熟,存在簡單焚燒和填埋廢棄風機葉片、光伏組件等現象。
盡管挑戰尚存,但我國部分發電企業、設備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也已在積極探索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和應用場景,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實踐經驗。
“以前知道報廢光伏組件有回收價值的人不多,客戶是把它們當作垃圾交給我們處理的,所以當時采購的價格很便宜,后來開始意識到邊框、玻璃、接線盒等部件同樣存在價值,價格也逐步水漲船高。”南通日弈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杰告訴記者,“在量產方面,目前已經能夠實現92%以上的光伏組件回收率,考慮到盈利水平,這一指標未來還能往上提。”
金風慧能產品中心總經理岳健也告訴記者,金風科技已于2021年成立負責退役機組回收業務的子公司,可滿足國家綠色回收要求。其中,利用機組殘余價值,可作為老舊機組技改升級、實訓平臺復用,同時核心備件能夠回收再制造,通過和各發電集團簽訂大部件維修框架、技改維修等業務,將維修后部件用于后服務維修市場消耗及運維市場替換使用,而高值電控部件還可做技改升級,提升部件資源化再利用水平。
●● 應提前布局未雨綢繆
實際上,面對即將爆發的風光退役設備回收需求,提前布局,未雨綢繆,已是當前業界達成的共識。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光伏回收產業發展合作中心秘書長呂芳表示,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對光伏組件報廢規模、時間和分布的精準預測。做好光伏組件回收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精準預測,摸清家底。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認為,目前國內光伏組件回收市場需求還沒有大規模顯現,到2030年左右才會出現大規模的回收需求,不過,為了應對未來光伏組件大規模報廢情況的出現,產業已經開始著手準備。
在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周罡看來,目前,光伏組件回收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各類回收技術層出不窮,各有優劣,同時考慮到目前行業報廢組件數量不多,相對而言,標準和政策是更需關注的重點。
岳健則建議,一方面,應通過政策補貼,利用中央財政及當地政府資金預算,加大對退役風電設備循環利用項目的扶持,出臺風電機組資源化處置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將優惠的綠色金融服務融入到風電機組資源化處置的鏈條當中,提供資金便利,提升回收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推動并制定退役風電機組的評估體系,完善行業技術規范、認證體系等,建立科學的價值評估模式,構建資源化利用閉環,引導市場經濟綠色健康發展。
周罡也進一步表示,盡管理論上行業離組件大規模報廢還有近十年時間,但也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提前布局,將光伏組件回收的架構完善起來,更自信更從容地迎接大規模報廢潮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