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舉辦的520世界計量日活動,主題為“測量支撐全球糧食體系”,由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共同主辦。活動現場設有15家計量相關企業展區,面向市民開展計量科普知識宣傳、現場公益檢測、業務咨詢等服務,讓市民在趣味游覽的過程中加強對計量知識的認識。
定期“自我體檢”,電表檢定“三道鎖”確保計量精準度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電表背后居然有這么多技術在支撐。”在廣州供電局“電力點亮美好生活”主題展區,前來參觀的市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重溫了廣州電表百年變遷。
本次活動共展示了五只從20世紀初至今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電表,涵蓋了最初的進口電表到廣州供電公司自制的“廣州牌”電表。從老一代的感應式電表到如今可實現遠程數據采集的電子式費控智能電表,電能表不再僅作為單一的計費電表,而是向著智能化、系統化、模塊化和多元化等方面全方位發展。
“出廠前繁瑣的測試主要就是為了電表投入使用后可以實現精準計量。”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工作人員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到。智能電表看似簡單,卻需要通過極限高低溫測試、防塵測試等重重考驗和一百多項性能測試,并加裝檢定封印等三道“安全鎖”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據統計,廣州市當前約有居民電表600多萬只。如何確保異常電表精準識別、及時發現并更換,成為擺在計量運維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對此,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創新實現表計全天候在線誤差監測、故障精準定位,給電表加裝了一個“安全衛士”,讓電表定期進行“自我體檢”,并對“生病”電表進行追蹤監控和處理,有力確保計量裝置精準運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了輪換成本,還大大提高了采集數據的準確性,確保精準高效服務客戶。
7000多萬條電表信息全自動抄錄,“智慧大腦”提高數據發布效率
記者了解到,在百萬只電表背后還有一系列智慧計量“黑科技”,它們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持續精簡供電服務環節、壓減時限、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不斷提升供電服務能力。
以往通過抄表員長途跋涉、挨家挨戶上門抄讀才能獲得的電表讀數,如今依靠智慧計量遠程抄表技術就可以在系統自動采集電表讀數,并生成用電量、計算電費。這一切功能的實現都歸功于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的電能量數據平臺這一“智慧大腦”,它可以將每天全廣州采集的7000多萬條數據進行實時、動態分類分析,涵蓋每天每個區的用電總量、居民用電總量等信息。市民在南網在線APP用電日歷模塊搜索電表編號,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家里每天的用電量,這一轉變大大提高了數據發布的效率。
“現在通過南網在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工具,足不出戶就可以查詢用電量、繳納電費,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活動現場市民張女士說道。
5分鐘自動送達故障信息,“智慧大腦”提升供電可靠性
除自動抄錄功能之外,智慧大腦的用電診斷與停電急救功能同樣引起了現場市民的關注。面對電能供應可能存在的不穩定情況,廣州供電局依托電能量數據平臺,對每15分鐘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綜合診斷電能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消滅“不及格答卷”。
一旦發生用電故障,電能量數據平臺會在5分鐘內自動完成監測、傳遞、上報、預警,停電信息將傳遞至客戶服務部門和應急搶修部門,搶修復電工作即刻便可同步進行。“這樣的感知速度和處理反應對提升安全生產和用戶服務很重要。”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工作人員說道。
據了解,在保障供電方面,電能量數據平臺可實時監測全廣州地區用戶的用電信息,可以有效幫助電力指揮中心和一線搶修人員開展工作,這也為廣州應對各等級臺風天氣做好了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