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近日介紹了新型能源體系的未來圖景,他指出,能源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義。
滬市電力產業鏈公司作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新能源供給、引領技術創新、助力安全保供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提升新能源供給力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5億千瓦,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新能源已經成為我國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達到1.19萬億千瓦時。滬市公司積極開拓新能源業務,助力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三峽能源作為新能源央企上市公司,圍繞“風光三峽”和“海上風電引領者”目標,堅持規模和效益并重,積極發展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大力開發海上風電,深入推動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開發,開拓發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業務,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效益。2022年,發電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6.21%,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44.95%,扣非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21.98%。公司2023年1-2月累計發電量89.09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26.10%,其中風電發電量68.61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33.07%;光伏發電量19.79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8.14%。
福能股份借助福建海域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海上風電業務,2022年公司海上風電項目屢次打破單日發電量記錄,項目最高單日可利用小時數超過22小時。公司風電項目均位于風資源較優區域,風電項目不棄風不限電,2022年公司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高達3167小時,較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高出946小時。
中國核電完成對集團旗下新能源發電平臺中核匯能的收購后,正式形成核能、非核清潔能源、敏捷端并行的三大產業布局。公司持續以核電的穩定供力為基礎支撐,通過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互為補充,協同發展,彰顯核電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低碳電力系統中地位和作用。2023年1月,中國核電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5,000萬元~920,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11.34%~14.46%,迎來價值和成長共振上行。
引領能源技術創新
能源產業處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突出位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近期表示,綠色低碳已成為能源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新興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既要立足能源電力產業需求,又要著眼能源電力發展未來,讓“科技創新”這個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動力。在風光電平價時代,唯有技術進步驅動行業降本,方能助力行業良性發展。當前,滬市上市公司在積極主動推進全產業鏈規劃以及技術進步。
明陽智能是我國風機大型化的先行者。公司根據我國海陸風資源條件和地域特點,針對性、定制化的推出MySE風力發電機組系列。公司通過先進的抗臺風技術和低風速技術,目前公司的MySE 風力發電機組系列,依靠成熟可靠的半直驅結構設計,有著無與倫比的尺寸和重量優勢。
目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及地區實現平價上網,成為全球加速能源替代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形式。通威股份經過多年的穩健發展,已成為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和高效組件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
核電項目技術也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能源體系的重要推手。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全球核電機組2021年綜合指數排名顯示,全球393臺運行機組參評,77臺滿分;中國大陸地區48臺機組參評,37臺滿分,約93%的機組綜合指數處于中值以上,為世界領先水平。其中中國核電滿足核算條件的22臺機組中有19臺機組WANO綜合指數滿分,滿分機組數和滿分比例數都排在世界第一。
傳統新型能源協調發展
為落實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求,滬市傳統火電企業在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積極轉型升級,也取得不錯的成績。
國電電力瞄準世界一流企業標準,積極推進資產品質提升、管理高效推動、經營穩健增長和創新引領見效,推動公司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破壁突圍、引領生態。持續拓展“新能源+”“煤電+”等新業態新模式,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占比持續提高,在企業轉型中展示更大作為。
華能國際積極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著力落實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求,以加快實施煤電機組轉型升級、整體能耗指標實現行業領先為目標,根據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積極推進現役煤電機組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包括華能北京熱電廠燃機煙氣余熱利用項目、華能沁北5號百萬機組通流改造等多個項目順利實施,全年公司供電煤耗下降3克/千瓦時,公司整體能耗指標繼續得到有效提升;完成多臺機組靈活性改造項目;新增供熱面積2000萬平方米以上。
廣州發展作為區域能源企業,自上市以來,堅持服務于城市發展,緊跟市場變化,從最初單一的煤電企業,到煤炭、油品貿易倉儲、運輸,再到天然氣發電、城市燃氣、新能源等,率先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低碳轉型發展之路。近5年,公司資產規模從385.49億元增長至581.3億元,營業收入從246.52億元增長至379.1億元,增長幅度超過50%。公司連續10年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預計公司2022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13億元到14億元,同比增長655%-713%。
目前,廣州發展綠色低碳資產占比超50%,成為帶動公司效益增長的最核心板塊,投資運營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充電樁等新能源項目裝機規模超過250萬千瓦,項目遍布廣東、廣西、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東、貴州、云南等多個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