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上施工,桿下配合,六名電力施工人員正在電桿上下忙著架設新的電線……這是記者近日在哈市道里區機場路1507號后肖家屯看到的一幕。據了解,為推進清潔能源使用、改善大氣環境,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全力推進冰城小鍋爐“煤改電”工程,已完成28個小鍋爐“煤改電”項目的用電辦理業務,合計報裝容量26460千伏安。截至目前,已有10個項目完成送電,其余項目的電網工程建設正在加緊施工中。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兩名施工人員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后爬上15米高的新建電桿,一名到達桿頂,一名在電桿的半腰處,地面上的一名施工人員將10千伏的電線通過絕緣桿,遞送至電線桿半腰處的施工人員,這名施工人員又將電線緩慢向上送至桿頂的施工人員,以便架設新的電線。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施工負責人劉世民告訴記者:“由于電鍋爐用電容量大,使用電鍋爐需要用戶在主干路配電網上接電源。對于一些離主干路配電網比較遠的項目,需要對電網進行配套建設。如果由用戶來承擔全部電采暖供電設施建設改造費用,用戶改造負擔重,不利于電采暖的技術推廣應用。”他表示,為減輕用戶改造資金壓力及運行成本,公司協調上級部門申請資金1015萬元,將電線建設到項目的“家門口”,方便用戶內部用電設備的接入。
“煤改電”對環境的改善影響巨大。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汪衛東表示,電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具有清潔、高效、安全、穩定和便捷等先天優勢。市政府出臺的淘汰燃煤鍋爐的相關補貼辦法規定,對“煤改電”的用戶,依據新建鍋爐噸位,按照36萬元/蒸噸的標準給予補助。供電企業還承擔了用戶紅線外供電線路的改造建設,可以說極大降低了用戶的改造壓力。“在運行成本上,電能屬于二次能源,在能量轉化過程中難免會有能量損失,與傳統煤鍋爐相比較在運行上談不上優勢,但我們也在通過其它渠道盡可能降低用戶的運行成本。”“煤改電”主要以蓄熱式電鍋爐為主,蓄熱式電鍋爐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電-熱轉換效率可達到95%以上,可以利用電價較低的低谷時段進行熱能儲存,滿足每天24小時的供暖需求,不僅運行更加經濟,也可減輕電鍋爐新增用電負荷對電網的影響。汪衛東說,他們協調省物價部門對谷時段用電時長從原來的7個小時延長到10個小時,從20時30分至次日6時30分。對居民用戶和執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執行峰谷分時電價,谷時段電價為0.2898元/千瓦時;非居民用戶谷時段電價為0.3263元/千瓦時。這與之前的電采暖電價相比調整幅度巨大,居民用戶用電成本降低了43%;非居民用戶用電成本降低了28%。
據悉,全部“煤改電”項目計劃年底前全部竣工。竣工送電后,每年將可節約燃燒標煤28273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84.9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3570.89噸,有效減少燃煤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