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走進木質房占比高達80%的黔東南州黃平縣谷隴鎮大寨村,一棟棟高低錯落的木質房匯聚一起,別具民族特色,特別是墻上嶄新的電表、線路,整齊劃一。
這是貴州電網公司投資154萬元,“以舊換新”,為41個臺區、21個村寨2162戶村民更換的電表和線路。這些電表搬了“新家”,用電安全更加有了保障,群眾幸福感大幅提升。
“之前,我們一個房屋上最多時有7到8塊電表。”谷隴鎮大寨村村支書雷樹彪回憶,早年間,處于低山丘陵地帶的谷隴鎮,木質房依山而建,且非常集中,房屋間隙狹小,電表大部分只能集中安裝在一戶人家。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谷隴鎮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磚房拔地而起、家用電器增多、旅游業發展,2017年到2022年,該鎮售電量由2543萬千瓦時增長到5175萬千瓦時,老舊電表需要輸出的“能量”翻了倍。
“村里修了新房子,村民為了省時、省事,大多都選擇從原先的電表上自己拉線,但這樣就造成了,線路質量不統一、排線不整齊、技術不規范等問題。”雷樹彪說,最嚴重的是,村民使用的大多為2.5、4平方毫米規格劣質線,每當節假日人員返鄉,負荷過大時,就會發熱、融化導致電表跳閘,甚至引發線路、電表起火,存在嚴重火災隱患,用電安全問題亟待解決,而供電部門早期安裝的4平方毫米規格塑鋁線,也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長的能源電力需要。

民有所呼,“電”有所應。2022年7月1日,貴州電網公司特事特辦,在凱里黃平供電局谷隴供電所開展“木質房屋安全隱患專項治理”行動,并成立專班;7月12日施工力量進場勘察、設計方案;10月23日2162戶村民的電表、線路成功“搬家”。
“如果是正常走流程,類似的項目,從立項到完工,最少需要兩年時間。”黃平供電局計劃與財務部經理、谷隴木質房屋安全隱患整治專班辦公室主任楊桄鑌說。
在建設過程中,黃平供電局把電表直接安裝到每家每戶的墻上,嶄新的16平方毫米規格塑膠線,以整齊劃一的排線,沿著墻架延伸到電表,為鄉村發展輸入澎湃動力,確保用電安全,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據悉,在黃平縣,由于地域、地形、民族特點,木質房屋數量集中,近五年來,貴州電網公司累計投資3.23億元,新建改造10千伏配網線路458千米、0.4千伏及以下低壓線路1906千米,完成938處安全隱患治理,有效解決農村電網安全問題,降低用戶用電“感知”。
“今年,我們預計將會投資3137萬元,繼續開展變電站、輸電線路和配網線路的新建改造,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消除用電安全隱患,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黃平供電局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周志勇表示。
數據顯示,貴州電網公司2017至2022年累計投資418.77億元,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底,貴州電網供電區域配電自動化覆蓋率71%、農網供電可靠率99.84%。
“2023年到2025年,我們將以供電所、配電組為網格單元,實現規劃、建設、運維網格化全過程穿透式管控,通過三年時間來有效提升配電網安全可靠供電能力。”貴州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劉振銘表示,到2025年,力爭供電區域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15%,基本建成現代化農村電網,具備新型電力系統主要特征,融入和服務國家“雙碳”和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