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發展,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下,能源電力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加快綠色轉型。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電動化、低碳化、智能化邁進。”8月27日,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振平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
他認為,汽車和能源產業在融合發展中有三個趨勢特征:
第一,電動汽車的爆發式增長正在深刻影響著能源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速達到111%,保有量突破了1000萬輛大關,預測到2025年至2035年分別為3000萬輛和1億輛。今年上半年,電動汽車用電量達到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預測到2030年將超過1000億千瓦時,增長空間巨大。
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正在成為影響未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的重要驅動因素,電力大規模接入的現實和全部用上清潔電力的愿景,推動能源電力行業進一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對電力規劃建設做出規劃性調整。
第二,電動用能正在從單向傳輸向雙向交互演進。
電動汽車具備負荷和賦能的雙重屬性,是具有高度靈活性的移動儲能單元。按平均每一輛電動汽車放電功率10千瓦,電池電量50千瓦時計算,現有的1000萬輛電動汽車可控負荷最大可達1億千瓦,儲能總量達到5億千瓦時。
“南方電網公司正在嘗試以市場化的機制引導電動汽車參與電力需求側的響應,電動汽車在削峰填谷中的作用已現端倪,從長遠看雙向交互的可能性更加豐富。”孟振平表示。
第三,數字化正在塑造著交通和能源深度融合的新生態。
從承接落實國家規劃看,圍繞數字化轉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和能源電力產業有必要同頻共達,共建共享。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不斷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培育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孟振平說:“當前,南方電網正在努力將數字電網打造成為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載體,以數字化統籌解決海量主體泛在,實施雙向互動,多維時空平衡等新課題,進而構建協作創新,優勢互補,跨界融合,互利共生的能源生態系統。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新型電力系統,現代能源體系實現同頻共振深度耦合,這是大勢所趨。將原來單純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賦能升級為智慧終端是大勢所趨,一個由電動汽車和數字電網、數字交通、智慧能源融合打造的嶄新的場景正在逐步鋪開。”
基于上述趨勢特征,孟振平介紹了南方電網為產業融合做出一系列實踐。
首先,努力構建充上電,用好電的基礎保障服務生態。
據了解,南方電網不斷完善充電服務網絡,累計建成了充電站9000座,充電樁7.5萬個,遍布南方所有省市縣級城市,鄉鎮覆蓋點達到2754個,到明年實現南方區域所有鄉鎮全覆蓋。為24萬個其它運營主體的車提供無差別的介入系統,全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達到99.8%,風電光伏發電基本全網消納,風能源占比保持在50%以上,有力支撐電力汽車廣泛使用清潔電力,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水平,不斷完善配網網架建設,供電可靠性達到99.89%,加大配套供電設施的投資力度,降低充電站的建設成本,“十四五”期間投資將達到100億元以上。
其次,努力打造開放共享,價值共創的創新生態。
南方電網與智能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強化合作,實現車網互動,有序充電,大功率快充,光儲充一體化,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研究實踐,先后建成深圳智慧能源體驗中心等車網互動示范站,深圳光儲充一體化示范站,廣州南大干線高速服務器480千瓦高級示范站。在廣州、珠海建設了公交充電站166座,為兩市共用的1.3萬輛的公交車快速電動化提供支撐。以政企聯動、共建共享的方式規劃建設柳州十分鐘的充電圈,建成大型綜合能源站8座,充電樁3000余個,實現79個鄉鎮全覆蓋,助力柳州電動化發展模版成為全國樣板。
此外,南方電網還在努力推動形成合作共贏,核心共生的行業生態。
南方電網積極配合政府部門搭建充電設施監管平臺,推動充電服務向標準化、規范化邁進。將數字電網建設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應用于充電服務領域,進一步延伸服務的邊界,豐富商業模式,同步構建車聯網、能源網、物聯網的服務平臺,確實做到開放共聯、數據共享的平臺。南網e鏈已經接入的運營商452家,充電樁55萬個,服務用戶306萬人。在海南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島嶼充換電服務一張網,打造全島統一的車網、樁網、路網、電網協同的平臺,建成了集風光儲充換一體的示范站,在深圳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特大城市充換電服務一張網,推動綜合能源補給站示范建設,構建平臺高度融合的產業集群,行業生態圈。
為推進電動汽車和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孟建平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共同構建普惠均衡的用能服務體系。
當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區域間充電設施配置比例不夠均衡,站樁分布不夠合理,這已經成為廣大用戶的痛點。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行業規范等手段,提高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統籌力度,共同構建布局更均衡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共同推動跨行業聯合創新。
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大規模便利化、個性化的用能需求持續激增,迫切需要智能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充電服務運營商、能源電力企業強化合作,從產品、廠站運營等方面開展技術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全方位推動用能服務轉型升級。建議從更高層面推動構建聯合創新機制,打造聯合創新平臺,聯合打造創新高地,形成倍增效應,為汽車和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增添新的動能。
三是共同推進平臺互通,數據融通。
受市場競爭業務布局和用戶屬性等因素影響,不同充電服務運營商之間容易形成信息孤島,所以建議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和行業數字平臺建設,不斷提高數據的完整性,權威性和安全性,強化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融通,有效挖掘數據的衍生價值,最終推動車機操作系統、智能駕駛系統,數字交通系統與充電服務系統,乃至新型電力系統之間實現一鍵可達,創造更加開放共享的用能生態,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