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輸電技術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而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掌握特高壓技術、第一個商業運營特高壓電網的國家。“西電東送”“北電南送”,一條條“電力高速公路”點亮了萬家燈火、繁榮著中國經濟。只要是與輸變電有關的這些國家重大工程里,往往就會有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公司的身影。22年時間,這家企業從瀕臨破產的低谷,以創新為逆襲法寶,一步步艱辛登頂,照亮世界輸變電裝備產業的巔峰。

2021年12月26號,長沙瀟湘變電站合閘送電,宣告南昌至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投運。來自四川雅礱江的水電,每天向湖南輸送9600萬度電,相當于新增4個百萬千瓦的大電廠。這里的7臺主變壓器,如樓房聳立,每臺重672噸,全部來自特變電工衡變公司。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 總經理 種衍民:如果中國不能解決能源分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的經濟也不可能有今天。未來仍然需要更多的特高壓項目來支撐中國的能源輸送。
我國電力供需區域不平衡,西部、北部能源資源富集,距離用能中心東中部地區卻有數千公里之遙。特高壓輸電要解決的正是電力遠距離輸送的難題,并具有大容量、低損耗的優勢。特高壓電網是直流正負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網絡。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的輸電量,是500千伏超高壓線路的四五倍,而電能損耗可以減少3/4,并節約線路走廊土地資源2/3。
目前,我國在運在建的特高壓線路長度達到4.5萬公里,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2.4億千瓦,超過10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在我國已建成運行的29條特高壓線路中,有25條線路用的是衡變公司的輸變電裝備。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 總經理 種衍民:就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中國在發展特高壓技術,要建設特高壓工程,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20世紀60年代,美國、日本相繼開始研究特高壓輸電技術,但后來遭遇技術挑戰和運營效益問題,最終不了了之。2006年,我國啟動第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項目——晉東南至荊門試驗示范工程。衡變公司是這個重大工程中的關鍵一員,受命研制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當時,國內500千伏級技術還不成熟,國外也沒有成熟的技術和設備。但為了多少可以借鑒一些國際同行的經驗,種衍民還是決定,帶著技術團隊出國學習。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 總經理 種衍民:去到變壓器廠去,不讓看,走廊看,不讓進去看。憋著一口氣,市場換不來技術,資金買不來現代化。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借鑒的東西,我覺得只有兩個字:摸索。
在這間檔案室里,保存著上千款變壓器的圖紙資料,第一臺特高壓變壓器的圖紙就裝滿了整整一柜,幾萬份圖紙資料堆起來足足有二十米高。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首席設計師 龔筱琦:現在能夠留存在我們檔案室里面的,所有的都是我們已經論證過是成熟的、可行的(圖紙)。但是中間還有很多不能最終來作為生產的圖紙,我們其實都是廢掉的,可以想到我們當時曾經廢過多少稿。

做國際同行做不了的輸變電設備,龔筱琦她們只能從頭開始,一點點摸索。在那段日子里,這棟科研樓常常徹夜燈火通明。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首席設計師 龔筱琦:你不知道方向應該往哪邊走,你只能不斷做每個方向的測試,得出一個最正確的路,摸著石頭過河,每個點都要找。
從高壓到超高壓,再到特高壓,輸電電壓每提高一個等級,都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之前不曾出現過的絕緣油導電、絕緣螺桿放電現象,在特高壓下就頻頻發生。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種衍民:放電就意味著絕緣有問題,是計算有問題,是材料有問題,是工藝有問題,還是操作過程中員工有問題?那得分析。一分析,這臺產品從開始到結束,就是真的找原因分析到結束,最快也得兩三個月。
線圈是變壓器的心臟。一臺單相1000千伏變壓器,需要的線圈多達15個,大的線圈有近1000匝,每匝又由30多根導線組成,每段的幅向誤差要確保小于1毫米。繞制線圈,就像建造一座大“迷宮”,這是變壓器生產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工序。在給第一臺特高壓變壓器繞制線圈的幾個月里,主操手劉龍啟連睡覺都抱著圖紙,生怕有絲毫閃失。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線圈車間繞線二班班長 劉龍啟:就像織毛衣一樣,全世界的這種線圈繞制是不能用機器代替的,必須得靠人工去操作。對特高壓我可以自豪地說,在特高壓線圈繞制上面我們是行業第一。
耐壓試驗是生產變壓器的最后環節。通過模擬變壓器遭受雷擊和操作產生的過電壓,測試其安全性能,合格后變壓器才能出廠。
經過17個月508個日日夜夜的攻關,衡變公司的第一臺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研發成功。2009年春,我國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正式投入運行。正是因這次重大技術突破,衡變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種衍民:國家交給你的任務要把它完成,你不完成我覺得就是罪人的感覺,這就是使命感,也驅使我們向前走,無論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走下去。

一戰成名的衡變公司,越戰越勇,僅僅在超高壓、特高壓變壓器領域,就創造了36項世界第一、104項全國第一。隨著國家電力網絡建設提速,衡變重器紛紛走向“西電東送”、“疆電外送”、“皖電東送”、華中環網、海上風電等國家重大項目。今天,衡變公司的產品走進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特高壓獨步世界的名片。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 總經理 種衍民:我沒有那種特別欣慰的感覺,我覺得干特高壓壓力特別大、超級大。深入技術的深水區、無人區以后,你就會發現你感覺到更多的未知領域等待你研究。
22年前,32歲的種衍民臨危受命,從新疆來到衡陽。正如傳說中的“雁到衡陽不南飛”, 種衍民從此扎根衡陽。
電力行業流傳著一句話:全國輸變電產業看湖南,湖南輸變電產業看衡陽。在衡陽,以衡變公司為龍頭,輸變電產業如今聚集了48家規模企業,全產業鏈年產值260億元。
雁陣齊飛,夢想綻放在廣袤天空。中國“特高壓”登頂世界,國之重器的背后,總有一顆顆登攀的心。
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黨委書記 總經理 種衍民:沒有今天的新時代,就沒有今天發展的機會,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干出來的,未來還需要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