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線上舉行,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作為代表參加本次線上論壇,講述數字電網建設發展之路。打開手機“南網在線”App就能查看每天自家用電情況,坐在家中“刷臉”就能辦理用電,5G巡檢機器人巡視一圈就能全面掌握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況……這些變化都源自近年來貴州電網數字電網建設的深入推進。
智能運維新模式
“十年前,我們的運行維護方式還是以傳統的人工為主。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實現足不出戶的全方位管控。”對于貴州電網首座智能化試點變電站——銅仁220千伏太平變電站實現數字化轉型后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變電管理所總經理楊華深有體會。
在楊華看來,從傳統變電站轉型到智能變電站,帶來的效益突出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站內狀況的全面掌握,通過引入AI視覺識別系統,依托“鷹眼”攝像頭,實現了3800個巡視點的無一遺漏;二是設備狀態的全面感知,通過在變電設備上安裝的傳感器,可以全時段、高密度、全維度采集設備狀態數據,實現更為全面、準確、及時的設備狀態感知;三是生產運維的全面優化,通過配置包含行為分析服務器、北斗定位系統等設備的智能運行支持系統,實現智能化設備運維,從而大幅提升了運維的效率。以太平變為起點,貴州電網智能變電站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21年6月,南方電網首座35千伏智能變電站——貴陽息烽黎安變電站投運,標志著貴州鄉村振興也搭上了智慧電力“快車”。
如今,數字變電、數字輸電、數字配電等場景已在全省逐步推廣。變電運行人力節約70%,變電站內巡視用時減少40%,作業安全風險實現100%全程監管,數字輸電線路巡視效率提升1.5倍。
數字服務新業態
“十年前,辦電要跑到供電所在鄉鎮,過程非常繁瑣。”回想起當年的場景,家住銅仁市石阡縣大沙壩鄉的陳勇仍十分感慨。如今,通過“南網在線”App,僅用3分鐘就順利完成辦電。
而讓陳勇這么方便、快速辦理用電的,是去年貴州率先在西部省份實現快捷辦電功能全省覆蓋的“刷臉辦電”“一證辦電”功能。“這一功能的實現,最關鍵的是電網企業數據與政務數據的首次‘聯姻’。”貴州電網市場營銷部總經理許文強介紹說,貴州電網與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簽署數據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基于政務數據、企業數據等,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力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不動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等數據信息的共享。
同時,還打通了貴州省政務平臺和“南網在線”的數據交互通道,確保了數據共享交互的便捷、高效。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現代供電服務體系的建設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越來越寬廣,“萬家燈火、南網情深”的品牌形象也越來越彰顯。
數字管理新升級
“現在我們每天只需要在現場通過手機實時記錄下工作完成情況和相關數據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完成工作后,還要回辦公室逐個錄入電腦。”南方電網貴州凱里雷山供電局西江供電所的龍順明對現在的工作變化感受很深。
改變源于2020年貴州電網打造的供電所“單兵作戰武器”——“工作臺+現場工具”。在此之前,供電所員工的手機里要安裝移動計量、停電管理、快速復電等14個甚至更多的移動應用App,不僅繁鎖復雜、占用手機內存,而且不能互相觸發。由此也帶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任務增加、員工使用意愿不強等問題。
為了切實提高供電所員工服務客戶的工作效率,也為了減輕一線負擔,貴州電網以基層訴求為導向,以供電所高效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客戶訴求為目標,開發了“數字化管控工具”,以數據為核心,通過系統后臺、工具中臺、業務前臺的應用,實現全業務、全領域“一套數據、多方應用”,進而實現了員工便捷的操作、快速的搶修復電……
而在省、市、縣級供電企業的層面,貴州電網也以南方電網公司戰略運行管控平臺為基礎,構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e+3”運營監控管理模式,推動數字化運營與決策。
“e+3”運營監控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構建以戰略運行管控平臺為核心、縣級供電運營指揮平臺和“工作臺+現場工具”為協同的立體化信息平臺;融合標桿管理、計劃預算、考核評價三塊管理元素,實施運營監控管理。“‘e’平臺的穿透式監控,使我們實現了省、地、縣、所的運營管控全貫通。”貴州電網計財部總經理高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