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湖南省長沙縣明月山村地處荷花、山峰兩座大山中,是該縣海拔最高的村落,森林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七十。
今年73歲的彭婆婆和80歲的老伴兒彭福千老人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盡管子女已經住進了城里,常常念叨著要接他們進城去住,然而在他們心里,越來越好的明月山村依舊是他們心中最深的眷戀,不愿離開,因為這里有供電建設者帶來的光明和溫暖。
燈常亮 水常暖
最靠近山頂的地方,彭福千和另外三戶都是故土難離的老人。他們也是離供電臺區最遠的4戶人家,由離山頂最近的荷花口上屋臺區供電,而這個臺區位于明月山村級公路的末端。車開到這里,就只能通過摩托車或者步行前往山頂。看似直線距離僅4千米的道路受山高、林密、路陡等因素影響可以說舉步維艱,每逢刮風下雨、電閃雷鳴的惡劣天氣,大山上只能靠生火燒水,夜晚更是漆黑一片。
為了因地制宜的給出電網提質建設方案,幫助大山里的村民解決用電問題,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網改專責鄔偉宏有將近半年的時間都“泡”在了這座大山里,經過反復考量,為山頂4戶人家敷設電纜的施工優化方案最終完美敲定。
4月,第一批網改施工隊伍進駐大山深處,有路的地方使用機械開挖,沒路的地方就采用人工開挖。直至4月底,通過“逢山開路、遇水敷埋”的持續攻堅,全新的臺區末端供電網絡搭建完成。30天,4000米電纜敷設,讓大山深處4戶平均年齡超過75歲的人家實現“燈常亮,水常暖”。
依青山 不愁穿
同樣感到幸福的還有高山水庫尾端的“羊倌”袁杰。
明月山村地廣人稀,村里有很多戶人家在村組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特色養殖,還通過山下的平臺往山外帶青梅、板栗等山貨。除此之外,依托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鄉村旅游業也日益繁盛,在此背景下,這里的用電需求持續上升。
荷花大山口上屋,45歲的袁杰住在英波沖水庫尾端的簡易棚里已經有些年頭了。2016年,他在村組的幫助下,走上了高山黑山羊養殖脫貧致富路。最初袁杰只是購進羊羔養殖到出欄,去年開始,他準備從養殖母羊開始,開發“一條龍”產業。
高山濕寒,而母羊產子對環境溫度要求很高,要是母羊“產房”和羊羔棚里能接上大取暖器就好了。但臨時棚里接大功率的電器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山里原本的供電條件讓袁杰一時陷入了困境。
6月,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對荷花、山峰兩座大山的電網提質改造全面推進。原來分布在大山里的15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增長到了40臺,配電線路全部實現絕緣化改造,原來的電桿也換成了15米的“大家伙”。
臺區經理周華和周勇在上門為袁杰檢查接線、確保用電安全的時候,給了袁杰一顆“定心丸”,他們拍著胸脯對袁杰說:“等母羊產子的時候,我們一起來‘陪產’,做一對一的保電服務,你就放心的做吧。”
現在,袁杰的高山黑山羊存欄已經超過80頭。一說起他的羊,還有新生小羊羔背后的那些事,這個質樸的中年漢子就高興地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隨著美麗新農村的建設不斷推進,電力基礎配套建設的也在不斷完善,曾是省級貧困村的明月山村,如今早已不復當年貧瘠的景象。9月,北山鎮明月山村的村民代表自發組織,將一面繡著“農網改造及時雨,電力扶貧應民聲”的錦旗送到了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陪同而來的村支書杜應軍豎起大拇指夸贊:“有了你們的電力保障,明月山村今后發展特色產業和招商引資的底氣更足了。”
回想這些年村里的變化,杜應軍感慨萬千,他欣慰地說:“電越來越好,發展的勢頭也就越來越好,村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大山上的幸福指數就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