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檢查左側的銷具是否牢固。”日前,在220千伏當陽4833/4834線路29號桿塔處,馬鞍山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員工正在使用智能安全帽與遠程會診裝置,開展國慶保電線路特巡。
在工作現場,該公司“馬上”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楊冬通過遠程系統,指導塔上作業人員排查診斷設備隱患,頭戴智能安全帽的登桿作業人員接到指令后,認真檢查螺栓及銷具的緊固情況,視頻信息被同步傳輸到遠程智能管控平臺,遠程診斷中心遙控智能安全帽抓拍現場缺陷,技術專家針對缺陷制定整改措施,并同步發令給登桿作業人員,一次性完成缺陷排查、方案制定和問題整改。
據了解,馬鞍山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員工運用科技手段,針對以往檢修消缺過程中易發生“漏檢”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創新研制了基于智能安全帽的電力桿塔遠程會診裝置,在輸電線路桿塔檢修及驗收工作中,采用單人佩戴智能安全帽的方式取代多人登桿檢查,降低作業安全風險,桿上作業人員、桿下監護人以及后臺專家三方的實時聯絡,將單次缺陷檢出率提升至100%。
“在對‘三跨’線路隱患的排查治理中,智能安全帽的優勢十分明顯,輔助作業人員排查缺陷和同步整改,大大提高了輸電線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楊冬介紹說,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縱深發展,現在從南京到馬鞍山的高鐵平均每10分鐘一班,國慶假期還會增加臨時客運班次,作業人員將智能安全帽作為隱患診斷整改的輔助器具,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及次生災害。話語間,時速350公里的寧安高鐵復興號從架空輸電線路下方飛馳而過。
為確保國慶期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馬鞍山供電公司周密部署供電保障工作,充分運用科技力量和“創新成果”,全面“診斷”電網設備運行狀態,及時消除缺陷及潛在安全隱患。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完成35千伏及以上桿塔巡視近6000基,排查缺陷230處,并根據缺陷嚴重程度分級處置,缺陷整改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一般缺陷整改率由50%提升至80%,危急嚴重缺陷整改率為100%,有效避免一般缺陷向嚴重缺陷演變。
近年來,馬鞍山供電公司大力踐行“三先”工作理念,全面提高創新能力,組織成立先模工作室,打造創新平臺,在攻關核心技術、完善體制機制、推進轉化應用和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主動發力,充分吸收行業內外經驗,將科技創新成果與現場實際工作深度融合,為推動國網戰略目標落地實施提供堅強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