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訊 智能電表與治污設施的結合,讓城區88家企業的治污設施,規規矩矩運行了一年多。這一科技治污手段,將被推廣應用至煤礦安全生產監管上來。
12月14日,市安全生產重點工作部署會透露,明年,我市將通過推進煙花爆竹機械化、建設煙花爆竹生產超員監控系統、搭建駕駛員人臉識別防疲勞系統、運用電力大數據+安全生產、推廣智慧用電防電氣火災五大舉措。
智能電表下礦井,即為電力大數據+安全生產的一項具體應用。我市將針對現有煤礦生產企業,為其礦井提升、井下通風、井下排水等系列重點安全生產設施,免費安裝智能電表,并實時采集其用電數據上傳至監管平臺。“采礦作業時是不是按規定打開了相應安全保障設施,我們看看用電數據就知道。”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稱。
副市長何朝暉指出,新形勢下抓安全生產,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他要求市安委會及相關部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節點,盡快將科技興安五大舉措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