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網北京電力創新探索高質量服務與地方政府管理規范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會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先后到上海、黑龍江等地,學習國內智能電表運行質量監督評價工作經驗,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系統內首次提出采用現場校驗數據與首檢等數據比對分析的方式,評價電能表的運行質量,建立智能電表質量管控新模式。
在傳統模式中,運行中的智能電表進入檢定周期后,計量人員需要到現場拆回表具,帶回計量中心實驗室檢測,并需要一定的檢測周期。在新模式下,計量人員到現場直接檢測,相當于把實驗室“搬”到了現場,當場就可以檢測出校驗數據,然后與首檢等數據比對分析,開展在運智能電表質量評價。
“我們不斷深化‘互聯網+’電力營銷服務,通過構建首次檢定智能電表大數據庫,規范數據采集分析方式,確定抽樣范圍,按照比例抽取現場校驗樣本,保證量值準確可靠。”國網北京電力營銷部專工步志文介紹說,通過制訂合理的現場校驗工作計劃、詳細工作規范及完善的客戶服務標準,確保校驗方法科學,流程細致。同時,該公司開展現場校驗設備選型溯源,梳理發布現場校驗標準化流程,組織現場操作人員培訓考核,說明現場校驗工作表計篩選明細及現場校驗數據的存儲、上傳等重點技術環節,從設備、方法、人員等方面精心組織現場校驗。
“在現場校驗技術上,我們使用了現場校驗儀具備數據防修改功能和記錄校驗結果功能,并在數據保存后,一鍵上傳至試點工作專用郵箱,防止人為干擾校驗數據。”步志文說。另外,在管理方面,國網北京電力采用現場校驗工單、校驗儀記錄上傳數據雙重保障機制,現場校驗人員在現場校驗工單上記錄校驗過程和結果數據,經三級審核簽字后提交,并由專人負責核驗比對工單數據和上傳數據,確認數據一致且準確無誤。
下一步,國網北京電力將繼續會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針對抽樣的在運智能電表,比對分析現場校驗數據和首檢數據,更準確地判定在運智能電表的計量穩定性。該公司將通過這些舉措,不斷提升智能電表綜合利用效益和計量精益化管理水平,為廣大用電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