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知名調查機構the Frost and Sullivan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表計安裝總數將達到8,500萬只,而歐洲市場將成為主力。
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歐洲國家監管力度日趨加大,對公用事業機構在非技術損益、賬單精準管理和新能源產品應用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這些要求能夠有效促進歐洲智能表計市場的增長。
與此同時,因為市場競爭和商業化加速,而產品創新不足,使得市場上的主要玩家,如蘭吉爾、Itron、威勝和海興等表計企業只能追逐價格差異策略來提供更加完善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樣的價格競爭還會繼續持續,尤其是中國表計企業可能遭遇的本土市場今明兩年暫時擱淺后,對于海外市場的野心。
報告中預測,歐洲有望在2020年成為全球智能表計的第一大市場,亞洲緊隨其后。其中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為智能表計產品應用的主力國家,以匹配這些國家和地域對于智能表計安裝政策和法規的強制性要求;韓國有望成為亞洲智能表計的主力市場,預計2015 - 2025年安裝量為250萬只;在智能表計方面,非洲市場預計會繼續拖后腿,公用事業公司發力點依然在基礎計量系統的建設,如預付費表。
雖然全球范圍的公用事業機構都需要資金來源進行資本投入,而智能計量作為一項服務,將有助于表計制造企業從公用事業機構獲取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而中國市場智能表計的飛速部署,則不斷刺激著全球AMI市場的增速! 來源:中國儀表網

與此同時,因為市場競爭和商業化加速,而產品創新不足,使得市場上的主要玩家,如蘭吉爾、Itron、威勝和海興等表計企業只能追逐價格差異策略來提供更加完善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樣的價格競爭還會繼續持續,尤其是中國表計企業可能遭遇的本土市場今明兩年暫時擱淺后,對于海外市場的野心。
報告中預測,歐洲有望在2020年成為全球智能表計的第一大市場,亞洲緊隨其后。其中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為智能表計產品應用的主力國家,以匹配這些國家和地域對于智能表計安裝政策和法規的強制性要求;韓國有望成為亞洲智能表計的主力市場,預計2015 - 2025年安裝量為250萬只;在智能表計方面,非洲市場預計會繼續拖后腿,公用事業公司發力點依然在基礎計量系統的建設,如預付費表。
雖然全球范圍的公用事業機構都需要資金來源進行資本投入,而智能計量作為一項服務,將有助于表計制造企業從公用事業機構獲取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而中國市場智能表計的飛速部署,則不斷刺激著全球AMI市場的增速! 來源:中國儀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