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挑戰賽的成功舉行,背后有一位幕后功臣———深圳供電局最新款的智能電表。智能電表不僅可以實時顯示用電量情況,而且電量精確到0.01度,一絲一毫的耗電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
智能化已成為當今一種不可逆轉的社會潮流,水電氣熱四表的遠程自動抄表正在逐步走入家家戶戶。我國2020年將全面進入“電網2.0”時代,實現智能電表100%覆蓋。深圳自然也不例外,目前深圳已有200多萬戶、65%的智能電表覆蓋率,預計明年年底將實現100%全覆蓋。
智能電表對用電管理更加精細與安全
“智能電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而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基礎數據的重要來源。智能化家居用電管理將為生活帶來諸多便利,比如,以后每天在家登錄深圳供電局的APP就可以實時監控用電量、負荷變化和電費數據,同時還可以看到自家用電和鄰居用電的對比,誰才是節電先鋒。
隨著用電的進一步智能化,家里哪些電器用電最多,空調冰箱的每日用電量如何,市面銷售的節能電器的說明是否真實,都可以進行量化分析。智能電表還能根據過往的用電數據紀錄,預測下個月的用電量。
更加貼心的是,智能電表還能進行電量負荷預警,避免居民超負荷用電導致的短路及火災等嚴重事故,方便居民準確迅速地了解家庭的用電情況,制訂安全的用電計劃。
因此,無論在管理的精細度與安全性上,智能電表都是機械表所無法比擬的。南都記者的民調數據也顯示,在418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對智能電表的安裝表示歡迎,很期待智能化家居用電管理走進生活。
智能電表更加靈敏,隱形用電無處藏
隨著智能電表在深圳全市鋪開,部分客戶反映,感覺智能電表似乎比以前的機械表走得更快一些。其實,這種感覺的背后隱藏著一個“秘密”———智能電表比機械表靈敏度更高,以前未被機械表檢測到的用電也會被智能電表發現,“電老鼠”將無處遁形。
深圳科陸電子電能表事業部總工程師賈羅解釋了其中的原理:老式的機械表,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會有一定的磨損,導致誤差越來越大。一定年限后,使用一些很小功率的電器時,如電源插頭不拔、電視待機、手機充電等,可能電表就不會走。而智能電表相比用了好幾年的機械表而言,靈敏度更高,很多之前不能計量的小功率電器的耗電也會被準確計量。特別是現在居民家里的小功率電器日益增多,而且處于長期待機狀態,比如充電器、有線電視機頂盒、電視機、wifi路由器等,積少成多就會讓居民感覺智能電表比以前的機械表走得快。
據測算,小小的機頂盒,待機一天耗電量就高達0.4度,電視機待機一天耗電0.2度,若使用額定功率為3000瓦的中央空調,在不制冷、不拔插座的情況下,待機一天的耗電量可達1.44度,相當于1個月就要多交20多塊電費……深圳供電局計量中心安生與資產部主管李芬建議,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耗電,建議大家在家用電器不需要使用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關閉電源,例如拔下電源插頭,減少電量浪費和電費開支。
南都民調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僅有不到3%的人使用完家用電器后會全部切斷電源,其中76%的人只是偶爾切斷,還有21%的人完全不切斷。不及時切斷電源的主要原因,9成以上是為了方便下次使用,另有22人以為待機也不會耗電。這意味著,大多數居民在用電時,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漏網之魚”,現在這些用電都會被智能電表計算出來,市民朋友可不能再掉以輕心了,節約用電從點滴做起。
釋疑
讀數增加,會不會是電表的質量問題?
三道“安全鎖”確保智能電表百分百合格
寧波三星電氣技術總監馮一頌介紹,電表的技術標準統一由電網公司根據國家標準制定,必須是等于或者高于國家標準,電表廠家會按照技術標準進行設計產品并且確保內測合格。同時,產品必須分別通過資質管控的“三道關”,即由國家質量監督局、電網公司以及第三方機構的檢測或評估,才具備投標資格。只有通過電網公司對產品的全性能測試后,廠家才會進入批量生產,在出廠前檢驗合格后加裝鉛封才出庫。此外,將產品送到電網公司后,還會進行全性能抽檢和誤差等性能的全檢,確保沒有問題后再上一道鉛封。
深圳供電局計量中心計量檢測部主管王波則指出,電表上除了“出廠鉛封”和“檢定鉛封”,還有一道“安裝鉛封”,各自界定了廠家、電網企業以及安裝方的責任,每一環都是確定100%合格才會“上鎖”。
記者走訪
居民認為智能電表進社區很有必要
南山通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居民已經對智能電表有所認知,并且認為智能電表進小區有助于喚醒居民的環保意識,做到節約用電,而在省電小妙招上老人們則成為了主力實踐者。
“我們家5口人,夏天開空調的時候最費電,所以6-10月的時候每個月的電費差不多150元,問了一圈,好像我們家算是比較少的。”住在鼎太風華小區的王阿姨表示,她平時在家里都會比較注意節約用電,“一方面是想要節約,比如一家人出門旅行會注意關閉除冰箱外所有的電源總閘,每天做完飯以后要把插頭拔掉,食物盡量當天買當天吃完,一方面保證新鮮,另一方面減少冰箱費電,然后不用隔夜加熱也節約了電費。”
與王阿姨住在一個社區的白領陳小姐每個月的電費開銷約為125元,但和王阿姨的家庭電費開銷150元每月比,獨居的陳小姐每月所繳納的電費并不算少。“平時早出晚歸,可能很多時候匆匆忙忙的會忘記關掉很多開關,比如洗完澡不會關熱水器。”陳小姐告訴記者,有一次下班回家后,發現自己的電燉鍋已經燒干了,“再晚一點發現估計就要出事故了,所以很多用電細節是日常小事里體現出來的,而這些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引發安全問題。”
隨著節能環保,節約用電的理念不斷地在南山深入,電網改造升級,智能電表也逐步走入南山百姓的生活。
“從長遠的用電安全來考慮,智能電表進社區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南山居民方先生表示,智能電表因為靈敏性較高,能夠避免偷電漏電的投機行為發生,從這個角度而言對于社會大眾有百利而無一弊,也能夠促使更多的市民愛惜能源,節約用電。”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