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6年間376萬用電戶用上智能電表
據大連供電公司營銷部相關人士介紹,國網遼寧省大連供電公司從2010年開始在本市啟動智能電表推廣安裝項目,今年上半年,就有37萬用戶更換并使用上了智能電表。為使用電信息采集成果在電網規劃、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優質服務工作中得到全面應用,大連公司確立了2016年實現智能電表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戰略目標。目前,大連供電公司按照計劃,于今年10月底前,已對全市376萬用電戶全部免費更換智能電表。大連供電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2016年共安裝智能表100.55萬只,其中,2015年到貨智能表24.63萬只、2016年到貨智能表75.92萬只。智能表運行374.35萬只,智能表覆蓋率99.26%。高壓用戶日均采集成功率99.67%,低壓用戶日均采集成功率99.08%。
安裝:實現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
近日,三十里堡供電所和炮臺供電所對所在區域的用電戶進行了智能電表更換工作,“我兒子住在鎮上,去年就換上了智能電表,走得準確,無論什么時候用多少電都能查詢到,方便估算用電量,節省了電費。”一位老大爺對一戶一表連連稱好。
據了解,今年年初,大連市內智能電表覆蓋率為45%,要實現全域居民電表全采集、全覆蓋難度很大。換表期間,大連供電公司進入社區街道開展宣傳,借助媒體和網絡平臺向客戶大力宣傳和介紹智能電表的使用功能,將更換時間及時通知客戶,為最大限度地降低換表給客戶生活帶來的影響,3天完成抄表收卡到裝表,對于抄表員來說,這就等于不僅要正確抄錄舊表表示數,抄表時間還不能與規定的抄表例日沖突,尤其是非居民電卡表用戶,每換一塊表至少需要抄表員2次往返現場,趕上客戶不在家或者抄回的表示數與系統不符,就需要再次到現場確認。
在表計換裝工作中,大連供電公司加強對智能電表質量監督管理,高施工人員應對智能電表換裝現場問題的能力,切實保障智能電表質量可靠、計量準確、穩定運行。智能電表更換過程中,采集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
優勢:用電情況透明有助于合理消費
記者了解到,在智能電表更換前,本市使用的是機械表。機械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零件磨損問題,導致電量顯示不準確,同時機械表還易受氣溫環境的影響。而智能表可以直接顯示出當前時間、用電度數等,具有計量更精準、信息遠程傳送、智能扣費等眾多便捷功能。“比如說,用電戶可隨時查詢到每個月或前幾個月的用電情況,自行制定用電方案,做到合理用電,節省電費開支。”相關人士說。西崗區的姜女士家中最近安裝了智能電表,并辦理了短信電費告知,每個月用電情況一目了然。“有一次短信通知我家里電費300多元,比上一次抄表多出了近一半。”經抄表員上門查看和溝通后,姜女士得知,平時不關電視、電腦待機等不經意的舉動特別費電,加上頻繁使用空調,電費增多了。“這讓我意識到以前的費電習慣,之后我打算更換小功率的電燈,可不能再隨便浪費了。”姜女士說。
智能電表也在悄然改變用戶的繳費方式,除了在聯合收費處、銀行等網站繳納電費外,下載手機客戶端“掌上電力”可查詢每月電量和繳費,未來,大連供電公司還將開通微信交電費功能。
智能:告別上門抄表及時發現故障
智能電表具備遠程信息傳送功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實時取得客戶的用電資料,電力工作人員監控到每一塊電表的工作狀態,出現負荷突然增高或降低等異常情況,均會及時反饋到監控中心,技術人員分析原因,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電表故障,并派維修人員上門查看解決問題,減少給用戶帶來的損失。“在更換智能表以前,用戶電表出現異常往往不能及時發現,而是在抄表繳費時才得知,時間間距較長,等用戶再找電力部門解決得到反饋,耗時耗力,特別麻煩。”營銷部相關人士說。此外,智能電表實現自動抄表、扣費結算,免去人工抄表的誤差,用戶由手機短信、電話語音等方式獲知電費繳納提醒。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抄表基本告別歷史舞臺,抄表員不用挨家挨戶跑了,極大地減少了人力成本。未來,抄表員將把工作重心向催費上門提醒、查看解決電表問題等方面轉移,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來源: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