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劃,在2030年前后,中國將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20%左右。要實現以上目標,未來我國太陽能等將迎來大發展的契機。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全球第二,但是開發量不足0.03%,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雖然目前太陽能占全球能源消耗的比重很低,但世界各國普遍看好太陽能未來的發展。根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EPIA預測,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1世紀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占比也將達到1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將占到60%以上。
我國光伏電站經歷了初始階段、起步階段、寒冬階段和回暖階段,到2014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19.42GW,在今年一季度又新增5.04GW,預計全年裝機量可達20GW。按照發展規劃,到205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000GW。
“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中,國家能源局對光伏裝機目標進行了多次調整,從最初5GW上調到10GW,2012年5月上調至15GW,7月上調為21GW,2013年1月,這一目標再次被上調到35GW,其中,分布式裝機目標為20GW,集中式并網光伏電站裝機目標為15GW。
從裝機規模目標的連續上調來看,我國政府鼓勵發展光伏產業的態度堅定,產業扶持重心也從生產制造業轉向下游運營。
在發電方式方面,根據發電入網方式的不同,光伏發電分為集中式光伏發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目前,國內集中式電站模式較為成熟。而從土地資源稀缺、能量有效利用等因素分析,未來分布式電站將成為主要發展方向。截至2015年3月,我國集中式光伏已完成規劃目標,但分布式光伏的完成情況并不樂觀,僅完成規劃目標的26.65%,尚有巨大差距。來源:電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