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針對這一設想,一位叫馬克·坎貝爾的加拿大人想出一個辦法,原理來自海中的魚群——成千上萬條魚,在口令和領頭魚的示范下,可瞬間改變航向。
他發現,魚可以隨時根據周圍的信息調整自己的行為。他以此得出靈感,發明了一種無線控制器,與大樓的各個電器相連,并實現有效控制。每一個無線控制器相當于一條魚,之間以特殊的語言相互交流,然后調整自己的行為,發揮出集體協同的效果。
資料顯示,在使用了坎貝爾的無線控制器后,醫院、酒店、大賣場、工廠和其他大型場所,可以節省多達30%的峰值電能。坎貝爾的發明,就是目前已成為熱門的“智能電網”的一種技術。圍繞這種技術,相關的延伸技術研究現在正日新月異。????
突破太陽能普及最后阻礙
“如果我們每個市民家中都裝上太陽能電池,多余的電賣給國家,每月不但不需要繳電費,而且還可以賺錢。”市開發區有關人士介紹。
智能電網的前景,充滿誘惑,無論是從消費市場,還是從制造業的機會,都醞釀著深不可測的財富空間。而智能電網的建設,將為揚州綠色新能源產業——晶硅電池發電的推廣,打通最后的市場障礙。
太陽能電池發電,產品和技術上已不存在障礙,揚州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從多晶硅到太陽能電池組裝。但太陽能電池一直是出口,目前的電網還不能支持太陽能電池上網。
“順大一直希望把太陽能產業做成無限大,推廣到千家萬戶。”順大企業負責人倪云達表示,“但是不能上網是瓶頸,智能電網建設,讓普通老百姓家中的多余的電,能夠賣給國家,將大大加快太陽能電池在國內的市場普及。”
倪云達介紹,由于多晶硅價格暴跌,使電池發電成本在降低,加上國家和江蘇省出臺的補助政策,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每度已經在1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相比,優勢已開始體現。
據了解,雖然太陽能電池發電,在市民家中推廣尚未開始,但在許多單位已經開始推廣,包括順大、晶澳、揚州公安局、蘇北醫院、揚州大學等許多單位,已經開始推行“太陽能屋頂計劃”。
但這些單位的太陽能電池,發電僅作為一個補充能源,只是滿足自身的用電需求,并沒有成為主要能源,主要也是因為不能上網。
而即將展開的智能電網建設,將突破太陽能產品國內市場推廣的最后阻礙。????
揚州400多家企業開始熱身
不久前,國家電網公司公布,將分三個階段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總投資將超過4萬億元。盡管智能電網的標準尚未出臺,但是4萬億的誘惑,讓揚州企業已經開始興奮熱身,一場銜枚疾行的賽跑已經拉開。
市經貿委主任劉在鑾介紹,這4萬億,70%要用來購買所需設備、材料和技術,對制造業是個很好的機會。
日前,北辰電氣成功研發出智能電表樣機,與傳統電表相比,智能電表具有計量、用電管理、電費記賬等眾多新功能。該公司人士介紹,將來居民家里使用這種智能電表,如果出門后發現家里的空調、電飯鍋等電器忘記關了,不用急著趕回家,在外面通過手機、互聯網“遠程控制”,就可以將家里的電器關掉。
盡管,從嚴格意義上看,北辰電氣的智能電表,不能算是智能電網的產品,而只是在傳統基礎上增加了智能化元素,但揚州企業在智能電網商機上的躍躍欲試,顯露無疑。
率先搶跑的不僅有北辰電氣,揚州有很多企業都在熱身,揚州偉峰電子在北京農業大學裝置智能開關,這種開關具有自動控制功能。
市經貿委有關人士介紹,揚州有400多家企業與智能電網相關,產品占到規模以上產值的13%-15%。發展智能電網產業,對產業的拉動將會產生明顯的效果。目前揚州已經排出100多項技術,在國家出臺標準前,開始攻關。
市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到2020年,揚州智能電網產業將達到二千億規模。
市經貿委有關人士介紹,由于目前成熟的技術掌握在歐美等國家手里,未來幾年,智能電網建設將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尤其是自動化和軟件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