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嶼環繞、海水簇擁,藍天白云、海鷗低翔……詩意盎然的景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海濱度假勝地,其實,這里是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
在田灣,中俄要聯手打造號稱史上最安全的核電站。眾所周知,田灣核電站堪稱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
7月中旬,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當此之時,中國現有的11臺核電機組正處于滿功率運行狀態。而這些總計900萬千瓦的機組,還不到2020年遠景規劃建成核電機組數量的1/4,未來還將有31座核電站陸續告竣,與之相匹配的核安全與環境法規體系建設也在急速完善中。
核廢物處置依然有待完善
王中堂在秦山核電站工作了20年,現在他有了一個新頭銜——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
核安全管理司,一個不為公眾所知的隱秘部門,雖然僅有32位工作人員,但與其緊密協作的是300人的專家團隊,以及分設在全國6個地區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秦山核電站工作期間,王中堂的另一職務便是上海核安全監督站主任。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中堂透露,雖然監管系統建設初具規模,但針對核廢物的處理依舊有待完善,“位于蘭州的核廢物存儲基地還在建設中。”
本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我國已建好的處置場位于西北、華南,以存放低、中放射性核廢物為主。對高放射性核廢物我國目前還沒有地質處置庫,目前采用的辦法是在水中存儲10到15年,并轉運到蘭州暫時儲存。
“蘭州的后處理設施位于地下,把核廢物深埋地下,周邊用水泥固化。”在做如上表述時,王中堂的語調平和淡定。
2006年底,在中國核電技術招標中,由日本東芝控股的美國西屋公司一舉拿下中國采購大單。西屋的“日本因素”讓中國核電站建設的“政治安全”多了一份不確定。但是,王中堂對西屋的技術更為青睞,“這個第三代核技術采用非能動的安全設備,安全系數更高。”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采用的是第一代核電技術,美國三哩島采用的是第二代核技術。
安在中國核電廠的攝像頭
中國的每個核電廠都有攝像頭,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特意安置的,誰在動用核原料,IAEA都了如指掌。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接受著IAEA的這種保障和監督。
面對未來15年中國大地上即將建成的30余座核電站,國際原子能機構仍將對中國的核材料進行持續監督。對于核材料的管理,中國提出了“三不”政策,即實施核材料管制,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擴散,嚴厲打擊核材料的盜竊和非法轉讓。在成為核電大國的道路上,中國的所作所為讓IAEA感到安心。
對于國家內部的核安全,中國的核安全部門一直試圖尋找健全的、可復制的安全體制。
據透露,一部由國家核安全局編制的核電安全管理條例,已經初步完成了框架設置,“該法規的框架設置極為完整,目前已經獲得了決策的批準,詳盡的內容編制正在制定中。”知情人士表示,我國的核電安全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完善。
我國目前的核安全與輻射安全法規體系中,包括環境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此外國務院還頒發了三個條例:《監督管理條例》、《管制條例》以及《應急管理條例》。國家核安全局則負責發布技術文件和相關的安全規定。
此外,對于曾經開采的、現在已經廢棄的鈾礦,國家已經提出了一套關閉辦法。
翻檢國家環保環保總局珍存的影像檔案,兩張圖片形成鮮明比照,一張是遍地石礫的廢棄鈾礦,荒蕪一片,滿目蒼涼;一張是治理整頓后的鈾礦,青山碧水,綠樹如蔭。
中國力爭核材料的買方話語權
鐵礦石賣家必和必拓公司,不惜重金買下了鈾儲量巨大的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大壩”。他們興奮地向記者宣稱,這一項目“預計可開發400年” 。由于預測到中國是未來的潛在大買家,澳大利亞和南非企業一直保持著和中國的“親密”關系。
只要中國大張旗鼓開始買東西,市場價格常常充滿波動,除了尚待完善的安全體系外,國際賣家普遍預測中國的龐大需求同樣讓本土核電建設面臨某種不確定性。在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遭遇國際賣家圍獵時,核原料——鈾的價格正在一路攀高。
由大型跨國鈾業公司組成的戰略與發展小組預計,世界核電需鈾量將從現在的年耗6.5萬噸,攀升到2030年時的年耗16萬噸。屆時,鈾價也將翻倍。從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內,世界鈾價已經上升十余倍。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與必和必拓保持了良好的關系,中國顯然不能再在核原料問題上繼續依賴進口。據了解,一座鈾礦從地質勘查到開發所要的時間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的勘探部門已經加快了步伐。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日前完成了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已經在我國4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勘探出達到開采標準的鈾礦。
“這個儲量基本可以滿足所有核電站建成當年的鈾礦需求,所以勘探還在加緊進行。”盡管這一儲量尚有待證實,這一消息已經讓核電業內人士興奮不已。
島嶼環繞、海水簇擁,藍天白云、海鷗低翔……詩意盎然的景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海濱度假勝地,其實,這里是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
在田灣,中俄要聯手打造號稱史上最安全的核電站。眾所周知,田灣核電站堪稱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
7月中旬,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當此之時,中國現有的11臺核電機組正處于滿功率運行狀態。而這些總計900萬千瓦的機組,還不到2020年遠景規劃建成核電機組數量的1/4,未來還將有31座核電站陸續告竣,與之相匹配的核安全與環境法規體系建設也在急速完善中。
核廢物處置依然有待完善
王中堂在秦山核電站工作了20年,現在他有了一個新頭銜——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管理司副司長。
核安全管理司,一個不為公眾所知的隱秘部門,雖然僅有32位工作人員,但與其緊密協作的是300人的專家團隊,以及分設在全國6個地區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秦山核電站工作期間,王中堂的另一職務便是上海核安全監督站主任。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中堂透露,雖然監管系統建設初具規模,但針對核廢物的處理依舊有待完善,“位于蘭州的核廢物存儲基地還在建設中。”
本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我國已建好的處置場位于西北、華南,以存放低、中放射性核廢物為主。對高放射性核廢物我國目前還沒有地質處置庫,目前采用的辦法是在水中存儲10到15年,并轉運到蘭州暫時儲存。
“蘭州的后處理設施位于地下,把核廢物深埋地下,周邊用水泥固化。”在做如上表述時,王中堂的語調平和淡定。
2006年底,在中國核電技術招標中,由日本東芝控股的美國西屋公司一舉拿下中國采購大單。西屋的“日本因素”讓中國核電站建設的“政治安全”多了一份不確定。但是,王中堂對西屋的技術更為青睞,“這個第三代核技術采用非能動的安全設備,安全系數更高。”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采用的是第一代核電技術,美國三哩島采用的是第二代核技術。
安在中國核電廠的攝像頭
中國的每個核電廠都有攝像頭,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特意安置的,誰在動用核原料,IAEA都了如指掌。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接受著IAEA的這種保障和監督。
面對未來15年中國大地上即將建成的30余座核電站,國際原子能機構仍將對中國的核材料進行持續監督。對于核材料的管理,中國提出了“三不”政策,即實施核材料管制,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擴散,嚴厲打擊核材料的盜竊和非法轉讓。在成為核電大國的道路上,中國的所作所為讓IAEA感到安心。
對于國家內部的核安全,中國的核安全部門一直試圖尋找健全的、可復制的安全體制。
據透露,一部由國家核安全局編制的核電安全管理條例,已經初步完成了框架設置,“該法規的框架設置極為完整,目前已經獲得了決策的批準,詳盡的內容編制正在制定中。”知情人士表示,我國的核電安全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完善。
我國目前的核安全與輻射安全法規體系中,包括環境保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此外國務院還頒發了三個條例:《監督管理條例》、《管制條例》以及《應急管理條例》。國家核安全局則負責發布技術文件和相關的安全規定。
此外,對于曾經開采的、現在已經廢棄的鈾礦,國家已經提出了一套關閉辦法。
翻檢國家環保環保總局珍存的影像檔案,兩張圖片形成鮮明比照,一張是遍地石礫的廢棄鈾礦,荒蕪一片,滿目蒼涼;一張是治理整頓后的鈾礦,青山碧水,綠樹如蔭。
中國力爭核材料的買方話語權
鐵礦石賣家必和必拓公司,不惜重金買下了鈾儲量巨大的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大壩”。他們興奮地向記者宣稱,這一項目“預計可開發400年” 。由于預測到中國是未來的潛在大買家,澳大利亞和南非企業一直保持著和中國的“親密”關系。
只要中國大張旗鼓開始買東西,市場價格常常充滿波動,除了尚待完善的安全體系外,國際賣家普遍預測中國的龐大需求同樣讓本土核電建設面臨某種不確定性。在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遭遇國際賣家圍獵時,核原料——鈾的價格正在一路攀高。
由大型跨國鈾業公司組成的戰略與發展小組預計,世界核電需鈾量將從現在的年耗6.5萬噸,攀升到2030年時的年耗16萬噸。屆時,鈾價也將翻倍。從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內,世界鈾價已經上升十余倍。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與必和必拓保持了良好的關系,中國顯然不能再在核原料問題上繼續依賴進口。據了解,一座鈾礦從地質勘查到開發所要的時間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的勘探部門已經加快了步伐。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日前完成了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已經在我國4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勘探出達到開采標準的鈾礦。
“這個儲量基本可以滿足所有核電站建成當年的鈾礦需求,所以勘探還在加緊進行。”盡管這一儲量尚有待證實,這一消息已經讓核電業內人士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