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商務部即將簽發一份新規,以允許美國企業和華為共同參與5G網絡標準的制定。
這條消息傳出后,美股華為概念股紛紛上漲。其中美光科技、高通、臺積電都表現不錯。5月7日A股開盤,華為概念股也全部上漲,截至發稿已有7個概念股漲停,包括華星創業、宏和科技、光華科技、博杰股份、國恩股份、新亞制程等。
美國處于不利地位擬允許華為參與5G標準建設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即將簽署一項新規則,該規則允許美國公司與中國的華為技術公司合作,為下一代5G網絡設定標準。
兩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在經過近一年的不確定性之后,該部門已經起草了一條新規則來解決這一問題。消息人士稱,該規則可能仍會改變,實質上允許美國公司加入華為也是其成員的標準機構。 代表亞馬遜、高通和英特爾等公司的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亞洲政策高級總監威爾遜表示,美國政府希望美國公司在與華為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力,“但他們的政策無意中導致美國公司在談判桌上輸給了華為和‘實體名單’上的其他公司”。
據業內人士分析,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后,美國企業和華為之間關于5G標準的合作受到了影響,損害了美國企業自己的利益。行業人士與政府官員表示,美國處于不利地位。因為在行業標準制定上,相比華為發出的聲音,美國工程師們顯得更為“沉默”。
“實體清單”之后,美國禁止美國企業和華為一塊起草5G標準,影響了美國在5G上的話語權。美國企業和華為的交流限制非常嚴格,雙方之間甚至不能私下單獨交流,這也影響到標準制定相關業務。
5G標準制定是通過3GPP標準組織來做的,華為一直在其中,屬于全球標準。
波士頓咨詢日前發布的《限制對華貿易將終止美半導體領導地位》報告中指出,去年5月“實體清單”后,美國排名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每季度收入中位數均下降4%至9%不等。
于是就有業內人士和美國政府官員表示,這將使美國處于不利地位。部分美國高層迫切地要求發布新規,是希望美國參與5G標準制定不受“實體清單”的限制。
華為5G訂單數居前列美國多家運營商使用
截至今年2月20日,華為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超過一半的合同在歐洲,共計47個,亞洲27個,其他區域為17個。
就美國而言,根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統計,美國鄉村接近25%的通信設備基本來源于華為和中興。2月11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眼下這些運營商們正在悄悄游說反對禁止華為設備的命令。
美國農村無線協會的總法律顧問Carri Bennet表示,美國運營商Sprint和T-Mobile等都與華為有重要的5G聯系,這似乎與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背道而馳。
根據外媒在日前的報道,美國國會2月28日通過了《安全和可信通信網絡法案》,這項法案明確規定了禁止從具有威脅國家安全的公司購買通信網絡設備。盡管這項法案劍指華為,一些農村運營商表示,如果撥款7億美元的計劃不能通過,他們無法更換使用其它新廠商的設備。
華為5G專利第一超6000億元研發投入
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此前發布了一份關于“5G標準專利聲明的實情調查”報告。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共有21571個5G標準專利項聲明,其中,華為擁有3147項,排名第一。超過了三星(2795)、中興(2561)、LG電子(2300)、諾基亞(2149)和愛立信(1494)。
除了5G專利、基站出貨量、5G訂單等方面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績,華為也在不斷突破“備胎”技術。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優勢,華為加大了研發費用的投入。
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人民幣(約合186億美元),占全年銷售收入的15.3%,2020年預計會超過200億美元。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華為在過去十年時間里已累計投入超過了6000億元的研發費用,并且有將近30%的研發費用投入到創新研發,而70%則應用于產品研發;整體研發費用占到了公司總營收的14%。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