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插卡取電。 |
膠州市里岔鎮良鄉一村及周邊由于水土肥沃,農民以種植蔬菜為主,種植面積1萬多畝,每年蔬菜產量達3萬噸。為方便村民給蔬菜澆水,良鄉一村在地頭設立電子式預付費電能表,村民每次澆水只需要刷卡即可。與日本、捷克兩家企業共同合作成立的有機肥生產項目,專門回收菜葉子生產有機肥,不但解決了蔬菜種植生產垃圾和菜農的用肥問題,對提高蔬菜品質、改善菜地土壤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村年產蔬菜3萬多噸
4月7日,記者來到了膠州市里岔鎮良鄉一村,在驅車前往里岔鎮良鄉一村的路上,記者看到,路兩旁全都是一片片的蔬菜大棚,很多村民在給蔬菜澆水。“良鄉一村及周邊由于水土肥沃,90%的農民以種植蔬菜為主。”良鄉一村文書趙伯強向記者介紹,良鄉一村土質為多沙質的黃土地,水源來自鄰近的膠河和當地的地下水,十分適合蔬菜的生長,現在良鄉一村和周邊幾個村莊蔬菜種植面積1萬多畝,每年蔬菜產量達3萬噸。
“大棚的反季蔬菜效益比較高。”正在給大棚通風的村民劉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反季節蔬菜效益高,村里都積極種植大棚蔬菜。
田間澆水 ,刷卡就能搞定
良鄉一村水土肥沃適合種植蔬菜,村里每家都有自己的蔬菜大棚,村里也下大力氣改善蔬菜大棚的基礎設施。在良鄉一村蔬菜大棚頭上記者看到每隔 200米就有一個2米高的水泥房子。“里面存放著的是電子式預付費電能表。”趙伯強向記者介紹道,為了方便村民給大棚里的蔬菜澆水村里在田間打了60多眼機井,當村民要給大棚里蔬菜澆水時把卡插到電子式預付費電能表上 ,接通電源后就能從機井內抽水澆地。
“現在我們給大棚澆水很方便。”正在給土豆澆水的村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扯著幾十米長的水管才能澆水,地頭上有了電子式預付費電能表只要插上卡就可以從旁邊機井抽水,澆水只需要花費很少的電費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菜葉做有機肥改良土壤
據了解,由于良鄉一村及周邊水土肥沃,90%的農民以種植蔬菜為主,種植面積1萬多畝,每年蔬菜產量達3萬噸。據良鄉一村青島里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趙義榮介紹,一個占地面積3畝的大棚每年平均產蔬菜45噸左右,生產垃圾約占30%,2011年良鄉一村聯合日本、捷克兩家企業共同合作成立有機肥生產項目,專門回收菜葉子生產有機肥。
“我們家大棚用的肥料都是自個兒地里的菜葉子做的,不掏一分錢。”良鄉一村村民趙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一袋復合肥要190元,但村子自己生產有機肥后,單是一個棚一年下來就能省2000元,不但解決了生產垃圾和菜農的用肥問題,而且改用有機肥之后,對全村菜地土壤的改良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更有利于村民的長遠利益。文/圖 通訊員 宋凡 王宜凱 記者 周茂平 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