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安徽銅陵皖能發(fā)電(檢修)公司
當前隨著發(fā)電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滑坡,職工思想也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在這非常時期,我們廣大政工干部就應該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細,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實效性。筆者認為,要想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上下功夫,還應當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度與量的關系,既不能大鍋熬藥,也不能流于形式,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蜻蜓點水,做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考慮如何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把道理講透,把問題講清,從而使職工由淺入深,由遠及近明白事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一、傾聽職工群眾心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
傾聽職工群眾的心聲是我們搞好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條有效途徑。俗話說,職工心,企業(yè)根。在職工群眾中蘊藏著大智慧,他們是推動企業(yè)經濟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然而,現(xiàn)在有不少基層單位領導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都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以官員的身份高高在上,常常想了解某個方面的問題,總是先將職工叫到自己辦公室來,對職工提問題一般不是用詢問式,就是用質問式的口吻,弄得職工只好講講場面上的話,應付了事。于是,我們有些領導干部也經常抱怨說,現(xiàn)在想聽職工說真話很難啊!筆者認為,要想聽聽職工說真話,其實也并不難,關鍵是你有沒有誠意去聽,有沒有給職工說真話的氛圍。一個領導干部整天走得都是上層路線,不愿和職工群眾打交道,不愿與職工群眾交朋友,一旦有求于職工的時候,才想到找人談談,恐怕這樣的談話是沒有效果的,是蒼白無力的。筆者就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位領導平時走在路上從不與普通群眾搭腔,而職工們不僅對這位領導的能力水平不敢恭維,而且也不愿意理睬他。于是,有次在擁擠的班車上,他隨意叫個職工過來和他一起坐,一連叫了好幾個,竟然沒有一個人愿意同他坐,讓這位領導感到很是尷尬。由此可見,要想傾聽基層聲音,就應當放下架子,沉到基層,與職工群眾交朋友,了解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在職工群眾中,當好政策上的宣傳員,生活和工作上的勤務員。
二、和善待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潤滑擠
日常工作中,職工群眾難免犯錯誤,一旦犯了錯誤,就免不了遭到領導的批評教育。可在我們有的領導干部身上往往就是缺少那種平易近人的親和力,缺乏和善真心待人的誠意,不管三七二十一,總要把考核懲罰之類的言辭掛在嘴邊,仿佛離開這些考核辦法就無法管理了。最近我就聽說有個車間書記到醫(yī)院看望一位剛剛出工傷事故的職工,她的手指被機器軋斷了,按理說,書記到醫(yī)院本應該安慰這名職工安心養(yǎng)傷。
可這位書記卻不分場合地將受傷職工一頓訓斥,不僅讓傷者感到不舒服,就連傷者家屬和周圍人都感到不滿。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做人的思想工作不但不宜用板著面孔進行訓斥的方法,而且也不能不分場合地進行批評教育。有一則寓言敘述了太陽和風的故事:太陽與風爭論誰更強有力,風說:“看到那位老頭了嗎?我打賭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脫掉身上的大衣。”于是,太陽躲到云后,風開始吹起來,愈吹愈大,大到象一場颶風,但風愈大,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緊。終于,風失敗了。然后,太陽露面,以它溫煦的微笑照著老人。不一會,老人漸熱,脫掉了大衣。太陽對風說,溫和與友善總比憤怒和暴力更強有力。這則寓言含義很明顯,運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應當是:和善攻心,勿要訓斥。
假如我們要批評一個人的錯誤和缺點,只要不是大的政治原則問題,都應當注意不宜當面指責別人,而應當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間接地提醒,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并糾正自己的錯誤,或事后談心,交換思想,指出其不足,希望其改正。這樣會更加令人心服,因為,你保全了對方的臉面,給人以可親的感覺,對方容易接受,也容易改正。
三、欣賞職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寶
欣賞職工就是要用減少批評增多鼓勵和夸獎的方法,能促使職工群眾更快地進步,哪怕是贊美一個人每次最細小的進步,也會使他所做的好事增加,不好的事減少乃至萎縮。記得有則國外名人軼事:有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撿到一張皺皺巴巴的《現(xiàn)代人》報紙。他隨手翻閱時,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吸引。作者是一名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鐘愛有加……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賞和鼓勵,一下子點燃了這位作者心中的火焰,他找回了生活的自信,一發(fā)而不可收地堅持寫下去,最后終成為大作家,他就是托爾斯泰。就是身上有嚴重毛病的人,也需要被人欣賞,或者說,更需要被人欣賞。
這種欣賞,對他是否繼續(xù)消沉或沉淪至關重要。臺灣作家林清玄當記者時,曾經報道過一個作案手法非常細膩、獨特,作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住的小偷。林清玄在報道的最后情不自禁發(fā)出感嘆:“像心思如此細蜜,手法那么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林清玄沒想到,他20年前無心寫下的幾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他就是那位小偷。在一次邂逅中,當年的小偷如今已是臺灣飲食界大老板。他對林清玄說:“林先生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中的盲點,使我想,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shù)氖履兀俊睆拇耍撎Q骨,重新做人,迎來了新的人生。
人需要欣賞,需要激烈就象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雨露一樣。人的能力會在經常性的批評下萎縮,而在不斷的鼓勵下綻放花朵。人的精神面貌與心理狀況也是如此。當一個人犯了錯誤缺乏熱情幫助而長期受冷漠歧視時,他就會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如若受到熱情幫助與不斷鼓勵,他極可能變成另一個人。當一個人做了許多有益的事受不到贊許,他往往會冷卻下來,心安理得混同一般,如若不斷贊揚、鼓勵,他就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