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處長孟凡志出席研討會并致辭。他表示,我國近7成工業用能集中在園區,園區碳排放占國內總排放的40%。2026年,歐盟將開始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對所有不符合歐盟碳規則的鋼鐵、水泥、電力等重要工業產品征收碳關稅,對我們的碳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作為傳統工業大省,園區減碳需求迫切,潛力巨大。新型儲能作為新能源發電的“蓄水池”,銜接電力供需的“緩沖帶”,推進綠色轉型的“加速器”,在“零碳園區”建設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從前期國內外探索實踐來看,新能源、儲能系統、智能電網等一系列綠色組合拳,已成為“零碳園區”的標配。希望各位參會代表聚焦主題、著眼長遠、立足實際、建言獻策,充分開展研討交流,為“零碳園區”儲能創新應用提供智力支撐,為我省能源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過程中,知名認證機構,TÜV南德和鑒衡認證對國內外零碳發展要求以及當前零碳園區標準制定、場景打造、認證流程等內容做了介紹;來自南瑞繼保、華為、港華能源、東方電子、鼎信通訊和山東電力工程院的參會代表,分別從自身角度分享了零碳園區建設方案以及儲能在零碳園區建設過程中的支撐作用。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發布了濰坊地區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零碳園區建設場景,希望能基于專家服務站,在各代表企業的支持下,將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引入濰坊,共同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作提供支撐。泰安市能源局、鄒平經開區、濱州新能源集團、萬華、石橫特鋼分別從地方管理以及用能企業的角度,分享了零碳發展訴求。
會議最后,省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副處長王磊對會議進行了總結。王磊表示,隨著歐美等國家對低碳發展要求的進一步提升,我省生產型企業,尤其是外向型生產企業,需在生產過程中及時并軌國家及歐美低碳要求,提升企業生產及園區生活過程中電氣化水平以及供能綠色水平,降低化石能源的應用,配置儲能增加調節能力并做好園區能源管理和控制工作。除了各類節能、減碳技術的應用,供用能模式的創新也十分必要。針對企業在交流過程中提出的綠色電力直供、新能源及儲能創新應用、一體化園區打造等訴求,科技處下一步將會同有關處室做好機制研究工作,為我省低碳發展提供支撐。
山東省科協常委、省電力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省電力科協執行主席徐震,省電力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婷、副秘書長邱娜娜,省電力科協副秘書長閆晶參加了會議。
研討會結束后,與會代表共同參觀了省綜合能源展廳。